作者:
artpower (artman)
2015-01-18 16:14:37台灣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要推行簡字的呼聲,
民國41-42年,教育部成立簡體字研究委員會,
進行改造國字的可能性的研究。
後來一直到近民國70年左右,
台灣政壇又短暫出現應當簡化國字的呼聲。
這兩段時期羅家倫、胡適、何應欽等的提倡改造漢字都告失敗,
台灣當時也掀起不小關於“簡"筆"字”或“行書體”的論戰~
有沒有台灣人很敏感改造文字的八卦?
P.S.
英文中常常有一些為了科學而創造的新詞彙,
而我們的國字好像少到不行,
(只有"熵"等幾個屈指可數的)
以至於台灣的科學、科普等書籍中文翻譯亂成一團,
大部分都是按照現象去做意義上的翻譯而很少有讓人一目了然的代表文字,
為什麼不像日本一樣統一一下翻譯或針對科學理論做文字上的改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