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能說一點點。
人在學習各種抽象的名詞時候,都是先用一個形象的,具體的東西來指代的。
好比說,嬰兒不知道什麼叫水果,那媽媽就會指著蘋果說:“乖囡,這就是水果喲。”
逐漸的,嬰兒大腦中的水果就等于蘋果。
在見識擴展之後,水果這個概念才加入了新的內涵,比如說梨,香蕉,等等。
隨便想一種水果=蘋果,這個例子最為典型,
因為不管臺灣還是歐洲,蘋果都很常見,而且營養很豐富,家長樂于把它介紹給孩子。
韓國人在小時候產生了蔬菜這個概念之後(在腦海中建立了蔬菜這個集合)
往這個集合里加的第一個元素就是白菜,第二個元素可能就是蘿卜。
好,現在這個韓國人長大了,他能輕松說出20種以上的蔬菜。
但當他快速的從蔬菜這個集合中選一個元素的話,
他在潛意識中實際上是按先後順序來選的,所以他說白菜或者蘿卜的概率最高。
如果是一個愛斯基摩人,他是絕對不會說白菜蘿卜的。
至于大腦為什麼按順序來選取,內在的機制又是為何,我就不知道了。
※ 引述《chrisenzo (5566)》之銘言:
: 如題
: 今天隨便叫你從1到10選一個數字
: 假設你選的是2
: 請問這個2是怎麼來的呢?
: 不知po在這是否恰當
: 有相關的版嗎?
: 心理學版?神經元版?
: 虛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