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想法
一堂課有高被當率是個現象
成因不一定只有一個
個人覺得教師跟學校有必要對這種現象進行科學性的研究
這邊舉個例子
今天補習班開英文班授課
但是學生參加第三方舉辦的英文檢定(托福 多益 雅思...etc.)卻沒有獲取好成績
這時候會直接認定特定的原因在哪裡?
我想應該不會吧
補習班應該會想去研究是不是課程特定環節有問題?
教學品質是否有問題?或者是問題在學生身上?
但是今天這種情況發生在大學課程上
聚焦的點卻是在"怎麼當這麼多人?"、"老師也為了學生好"之類的
這不是很奇怪嗎?
當同一堂課接連好幾期都維持著高當率的時候
教學品質應該是要接受質疑的
如果少數人被當 你說是個人不努力是有可能的
當'連續''多數人'都不能通過的時候
說明了不是講師在教學上有明顯障礙(能力不足?)
就是課程本身的設計上有問題
是否在有限的時間內教授了過度的內容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佳?
是的話應該要加開新課給學生足夠時間吸收必須內容
而不是要他們大二、大三 甚至大六再來拿一樣的課
或者是講師的評分標準有問題?
是的話應該要講師調整考試、報告內容
當然也有可能是學生的問題 但是講師該做的是去研究原因而非一味當人
你今天可以拿出席紀錄跟學習成績相關度來分析教學效果是否可接受
可以用自訂的專用學生意見調查或跟學生面談來調查問題在哪裡
大量當人只是在同時浪費學生跟學校的資源
因為越是多當人 隔一期的班學生就越多 每個學生分配到的資源、時間就越少
用一般企業的角度來想 應該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用各種方式進行品質管理
減少無謂的成本並且增加良率
怎麼會是把問題聚焦在'現象'跟藉口上?
課程內容過多 就該開新的課
內容設計不當 就該要重新設計調整現行教學時程表
教師教學品質不良 當然應該要求教師改進、調整
當然如果是學生問題(蹺課 不交報告 不準備考試) 那就該檢討學生
台灣如果要進步 必須要把教育用更科學的方式去研究
就像柯P現在在市政府做的事情
有問題的地方去研究、改進 讓品質(市民利益)提昇
不然光是互推責任 或是視而不見 最後只會造成更多無謂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