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ujols3 (噗吼山!-不准叫我台中王)》之銘言:
: 這些片並沒有一直去強調"本土"意識型態面
: 的要素,沒有一直去"告訴"觀眾:"我們是
: 來自XX國XX市/XX學校的XXX"之類的東西....
: 根據心理學上的觀察,一個人如果不斷的
: 強調自己是哪裡來的,家鄉有XXOO,那只有
: 兩種可能,一就是極度自信,二就是極度
: 自卑,因此需要追求來自於異鄉異人的認同感
: 台灣影業究竟何時可以走出名為台灣精神/文化
: 的包袱? 拍出一些不需要強調民族文化精神
: 也能讓外國人可以津津樂道的作品? 拍電影
: 難道一定要當成像寫聖經還是寫史記那樣沉重嗎?
文化當然很重要,但它不可以是整部作品中唯一
有被好好處理的元素。
觀眾要的是對主要角色的認同感,有三種主要的敘事主軸
可以跨文化跨地域爭取認同感:
親情、友情、愛情
這三種東西是所有人類共通的,而且它們可以放在各式各樣
的時空脈絡下來展現。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電影幾乎都不
會脫離這項原則,影片的靈魂都是在這三項元素中,可以
擇一作文章,也可以三項全來。
講一對伊朗夫妻感情出問題的電影,有甚麼好看? 但是,
它講愛情和親情講到骨子裡了,不管哪個社會裡的人都
可能陷入類似的困境,所以能夠跨越文化藩籬產生共鳴。
魔鬼終結者有甚麼好看?如果把阿諾和小男孩的友情+親情
拿掉,大概什麼屁都不是。
不管商業片或者藝術片都一樣,重要的是跨文化的人類
共通之處,那個東西決定了能不能在國際市場有好表現。
KANO 沒有不好,他在友情的部分下了功夫(敵手之間的
互動也是一種友情),只是還可以再深刻一些。
老實說,一個菜鳥教練帶一群新手爭取冠軍的類型,重要的
就是裡面這些人如何表現友情和親情,至於他們是打棒球或
拔河都無所謂,那只是次要的元素。
本土文化作品也沒甚麼不行,但請把「本土文化要素」放在
輔助位置,把核心三要素的部分處理得高明一些,那麼本土
文化要素就能加分。
至於那部燒掉很多億的「超級本土文化要素」電影為何在國際
市場失利? 看看它裡頭的親情友情愛情三要素處理得多拙劣就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