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perp (迷津慈航斬)》之銘言:
: 現在講再生能源,都以太陽能與風力為代表。
: 雖說還有地熱與潮汐,但是地熱台灣不適合,溫度不夠且過酸。潮汐也不適合,
: 潮差不夠。
: 只能用風電和太陽能。不過民進黨政治人物都沒計算發電量,就在講再生能源取代核能。
: 他們是真不懂還是裝傻?
: http://youtu.be/4DLTsA7V-J0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 尋找替代能源應該是全球性的問題 先說一個小故事
假設有座小島,島上擁有三項主要資源:每年雨季帶來的淡水、豐富的瀝青砂、富含金屬
與礦物的礦產。有了這些天然資源,島上的居民可以生產足夠的食物,住所與日常生活
所需物品,也都能自給自足。
然而島上人口漸漸增加,到後來淡水只能用來供應居民飲用與灌溉,已經沒有剩餘可供
其他用途。不久後島上居民意識到淡水可能會不夠用。不過,他們自認有解決之道:海水
淡化。他們可用瀝青砂提煉出來的能源開採金屬,再用金屬興建海水淡化場。
不過這作法有一個問題,因為要生產任何一種資源(金屬、瀝青砂、淡水),都需要仰賴
另外兩種資源。從瀝青砂提煉石油,需要用到淡水與金屬;要挖出金屬並加以精煉,則
需要淡水和石油;而要興建海水淡化廠,則需要能源與金屬。但是島上居民計算過,他
們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興建新的海水淡化廠,一但淡化廠開始運作,就可以提高金屬與
石油的產量,而且還有多餘的淡水供給,可以維持人口成長所需。
一切看起來都運作良好。
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經過一段時間後,瀝青砂蘊藏量開始有點枯竭了,島上
居民被迫去開採較次等的瀝青砂,而次等的瀝青砂需要用更大量的水與金屬來提煉出
石油。而為了滿足金屬的需求,又必須投入更多的石油能源與淡水。現在必須投入
愈來愈多的淡水才能生產石油與金屬,所以需要更大的海水淡化廠,而淡化廠又必須動用
更多石油能源與礦產。
同時,島上最佳的礦場日漸枯竭,也就是說,居民們必須再投入額外的石油與金屬,去
開發新的礦源、興建新的礦場,而這些礦場都是較次等的。因為居民一開始當然選擇
品質最高的礦場開始開採,所以現在需要投入更多能源才能運作次等礦場。同時島上人
口還在成長,水資源與其他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
到了某種程度,島上居民發現他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如果想獲得足夠的某一種
資源,就必須超額使用另外兩種資源。越是努力要去取得,套在身上的繩索就越緊。
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要有無限的石油供給,可以讓他們取得礦物以及淡化出足夠的淡水。
最後,要生產金屬、淡水或石油,所需投入的另外兩種資源成本,會超過生產所得資源
的價值。也就是說,島上居民投入的生產成本,大於最後取得的產出價值,這明顯是
賠本生意,事情走到這就玩完了。島上居民必須面對每一種資源都嚴重匱乏的狀態。
事情絕非只有石油這麼簡單 原物料短缺的惡性循環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油田已經過了產量巔峰
![]()
而鐵銅鋁等原物料也快速消耗中 越稀少的資源價格自然越高
高漲的能源價格可以抑制金屬與礦物的生產 反之也可以成立
金屬與礦物價格也可以打擊能源產量 因此油價下跌不一定會反映在物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