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來台開山撫番 湘軍長眠淡水
: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根據文化資產局資料顯示,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
: 牡丹社事件後,清朝當局為了加強台灣的「開山撫番」工作,陸續調派兵勇到台灣,這些
: 長眠於淡水的湖南勇是湘軍「擢勝營」的兵勇,「擢勝營」由湘軍名將孫開華所募,最早
撫番咧,這些清軍至少還有墓地可以長眠,看看那些「被撫的番」是什麼下場
以下是比較知名的衝突事件,還有其他無數的小衝突已被人遺忘:
1875 獅頭社事件: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屏東排灣族抗清。
1877 大港口事件: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花蓮阿美族奇密社、納納社、阿棉社反抗
,在大港口(今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發生衝突,大港口一帶慘遭屠村。
1878 加禮宛事件: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噶瑪蘭族聯合撒奇萊雅族抗清,
兩族幾近滅族,倖存族人隱姓埋名,融入阿美族生活中躲避。
1888 大庄事件:因土地丈量不公與開山撫番政策,導致花東縱谷各庄社的平埔西拉雅族、
阿美族、卑南族、客家人聯合反抗清朝政府。
1895 觀音山事件:清朝官吏藉「大庄事件賠償金」之名,橫征暴斂,又欺凌婦女引起民怨
。玉里至池上之間的平埔族人反抗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