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
1885年創刊 《台灣教會公報》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報紙
民報編輯部 2015-02-10 11:23
http://tinyurl.com/kpha6eq
1885年(清光緒11年)《台灣府城教會報》(台灣教會公報前身)創刊號。(圖:網路資
料翻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宣教150週年慶典系列活動近期陸續展開,慶典活動包含介紹宣
教足跡、歷史文物、教會巡禮……等等,其中歷史文物也有包括《台灣教會公報》,頗具
意義。1885年,時值清光緒11年,6月12日英國宣教師巴克禮牧師發行台灣第1份報紙《台
灣府城教會報》,此即為《台灣教會公報》前身。
這份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創辦人巴克禮是長老教會的牧師,發行單位是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以台語羅馬字出版印刷著稱。
肩負教育使命
英國宣教師巴克禮牧師在《台灣府城教會報》的發刊詞中點出,漢字難學, 使用者有限
。為了傳達教會消息方便,並兼有教育信徒的使命,故採用本土化的廈門音白話字印製報
刊。《台灣府城教會報》除了教會消息之外,也記 載了當時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
及民情風俗等消息。如1885年台灣最早的中學及盲人學校設立、1887年台灣改設為行省,
1894年甲午戰爭戰況、及1895年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攜巡撫印逃離台灣至廈門一事,
與當年日軍進襲接收全台的戰情變化等,深具獨特性與文獻價值。
禀持公義報導
隨著時代變遷,歷經數度更名,於1932年正式定名為《台灣教會公報》。《台灣教會公報
》迄今曾2度停刊,第1次於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被日本政府強行停刊;第2次於1969
年4月至11月,因國民黨政府禁令,無法使用台語與白話字,而於12月改以華語與漢字編
寫。 《台灣教會公報》詳實記錄了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在威權統治下的政治參與,導致
1987年2月的1825期因報導228事件,遭警備總部扣押,引發教會界2度遊行抗議,迫使警
總連夜趕印公報,發還 公報社。為迎接2005年《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20週年,台灣教會
公報社於2004年製作了《台灣教會公報全覽(1885~2002)》,提供豐富的史料,有利於
台灣史及台灣教會歷史的保存。
運用網路宣教
2011年起,為了更即時傳遞新聞,同時擴展《台灣教會公報》的讀者群,設立了「台灣教
會公報新聞網」(Taiwan Church News Network, TCNN)。透過更環保、更豐富的網路平
台,與眾教會分享訊息,讓讀者能掌握第一手的教會新聞。TCNN初期以《台灣教會公報》
內容為主,陸續將會結合各地義工記者,做更即時、多元的服務。同時也藉由《台灣教會
公報》豐富的副刊內容,提供信仰造就與生活訊息。
宣教典範巴克禮
宣教師巴克禮博士(Thomas Barclay)1849年出生於蘇格蘭,16歲生日之際立志為主所用
,寫了一篇獻身文,表明自己願意順服主的帶領,照主旨意生活。巴克禮每年生日都會在
獻身文上簽一次名,1892年結婚後,更邀請夫人伊莉莎白(Elisabeth A. Turner)每年
一起簽名,直到巴克禮1935年10月以86歲高齡過世,他在獻身文上足足留下69個簽名。
難能可貴的是,每年生日重新與主立約的巴克禮,並沒有將這件事透露給其他人知道,一
直到他過世後,神學院同工整理其遺物時才赫然發現此事,足見其謙卑、不自誇的態度,
也成為後人值得效法的典範。
年輕時期的巴克禮聰穎好學,15歲便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受教於熱力學之父凱爾文爵
士,巴克禮極具電氣學長才,論文備受賞識,甚至於皇家學士院發表,更因而以電氣學專
家之姿,被記載於《大英百科全書》上。時人均稱他若繼續在電氣學領域耕耘,很可能會
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巴克禮卻沒有因為在科學界獲得傲人成就,就忘記了自己在16歲時與上帝所立下的
約定。大學畢業以後,他決定就讀神學院成為宣教師,與其他兩位相同決定的好友被稱做
「格拉斯哥三傑」,比起著名的「劍橋七傑」時間更早。
巴克禮於1875年歷經3個月的海上旅途與轉折後抵達台灣,在馬雅各醫師、李庥牧師等早
期宣教師所建立的基礎上,開始著重教育及福音事工。19世紀的台灣社會普遍都是文盲,
識字者少,因此推動白話字運動、翻譯聖經,並促成台灣首份報紙誕生,在媒體史上也佔
有一席之地。
1876年巴克禮接手「傳教師養成班」,後進一步擴大成為「大學」,這不僅是台南神學院
的前身,也是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當時巴克禮不僅教授聖經知識,甚至連天文、地理與
現代科學也在授課科目中,希望這些台灣學生成為傳道人後,也必須要能正確認識這個世
界。
(摘錄整理報導,更多內容請詳見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http://www.tcnn.org.tw/)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2b69b3e-1d73-4da2-aa7c-9acd5ec5b3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