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ulcas (神火)》之銘言:
: 我想請問你一件事情
: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對於酒精造成的影響不同,有人一杯就倒有人一罐不倒。
: 有人喝一瓶台啤就臉紅紅有酒味,有人喝一罐高粱還看不出來,還可以開車不蛇行。
: 但是請問哪個對於道路駕駛安全的潛在性危害較大 ?
: 依照你跟這法官的邏輯,那個明明喝很多的因為沒讓你看到他蛇行,或者他其實蛇行又反
: 應遲鈍,只是剛剛好在警察臨檢的路段剛好開好好的,因為警察在當下並無證據證明他有
: 危害交通的立即性危險,所以警察不能攔他下來臨檢,也因此你不能叫他吹氣,故而你根
: 本無從得知他嚴重酒駕。
你說的有理,但就是把事情給太過簡化了
我們今天法律抓酒駕,要抓的並不是「喝多」,而是「喝到開車有危險」
因此喝多少不是重點,我們要評判的標準是:你這樣開車會不會傷害其他人?
所以為了要檢驗這件事情,我們才會設定臨檢來讓警察進行酒測。
但是你需要先攔車,再叫他吹那支酒測槍,這個標準要怎麼建立,
自然就是從一些客觀標準來看,甚麼樣的情況要做這種事情?
你要了解攔檢、搜身、監聽等方式都是在避免犯罪的危害,
可是相對的他會侵犯到當事人的隱私與自由,
如果我們回歸到這些行為的初衷叫做「避免犯罪危害」的話,
你自然必須要先確認一件事情:這個人可能會犯罪,可能害到其他人
這就是法官說的那些,客觀上已經發生事故,或是可能出事的危險地帶
你才能去做攔檢的原因。
因此從「寧可錯抓,不可濫放」,想要全面避免犯罪的觀點來說,你有理,
但是你要顧慮到被檢查的人,他也有自己的自由啊。
試想你今天開車剛出家門就被警察攔下,
要你下車、搜身、開後車廂、開通聯紀錄給他看,
「不好意思,我們擔心你可能幹了些見不得人的事」
你也覺得魯洨吧。
這些都是從事後的角度來看,
然而回歸到現實,本來就有上帝視角以外的盲點。
查犯罪跟人權,這兩件事是要平衡的。
: 但是他X的這個渾蛋明明就是嚴重酒駕阿 !
: 等他過了臨檢站酒精影響上來,出了問題,甚至造成悲劇,請問這個責任在誰 ?
: 他明明酒駕,警察明明可以臨檢他,明明可以阻止他造成或發生悲劇,但是因為你
: 所謂的「人權」,所以你只能眼看悲劇發生 ?
: 你不賦予警察臨檢的權力,那警察對於酒駕者,又要如何避免災害,維護公共利益
: (例如抓你酒測,避免你撞死人)
所以說,不能事後諸葛啊。
: 駕駛人拒絕酒測罰款,不就是要用政府公權力讓酒駕的人不敢心存僥倖嗎 ?
: 今天這判例一開,以「人權」至上,那麼是不是會有駕駛人心裡想說:
: 「我喝酒遇到警察只要放慢速度穩住,我可以堂而皇之的以人權為理由躲掉酒測臨檢」
: 現在大家不酒駕,不就是怕剛好衰小被警察抓到嗎 ?
: 請問這樣警察要怎樣執法 ?
: 請問這樣懲罰酒駕的嚇阻性在哪 ?
: 請問如果真的因為這樣躲掉警察酒測最後發生悲劇,那受害人的人權在哪 ?
你可以嘗試多站在自己酒駕的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我喝到開車容易出危險,我還能做上述的判斷與反應嗎?
今天我們並不是一味的把「人權」當作神主牌高高在上的供奉,
而是在現實世界裡,我們都不是上帝,因此我們的作為本來就有侷限。
我們知道過年過節期間有時候會擴大臨檢,
為什麼?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經驗說明了,
過年期間小酌、相聚情況普遍,大家喝點小酒上路是常見的情況,
所以可以合理的聯想說,這種時節比較容易出意外,
增加增加臨檢的頻率便有其合理性。即使都是一樣的路段一樣的晚上時間。
講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一件事情,
執法是正當的,但當考量到執法會同時侵犯到人權的時候,
權力就不能為所欲為。
今天只是攔檢,如果是搜身、監聽,你還能保有一樣的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