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一篇
想到我以前也做過科展
而且我碰到的科展評審並沒有因為我學校很差就被忽略
文章很長
小弟我高中當時是台北縣私立高中 位在三峽
該屆基測160(滿分300)左右就可以念(2004)
同屆有個基測考差只有256沒上前三志願所以淪落蔽校的傢伙
一開學就卯起來念書
每次都考第一名而且慘電第二以降名次平均分20左右 全學科都超強(體育也超強)
幾次物理滿分後 學校物理老師就打他的主意 想把他栽培成科展選手
結果念一學期該強者就轉學了
但當時老師已經找好題目與兩名高二選手
只好很不屑的找我
只因為強者轉學後 第一次考試我剛好物理考全校第一
蔽校是軍式教育學校而且住校管理
做科展的之類我當然是非常踴躍
可以光明正大的翹課 晚自習也可以不用參加
所以我就每天跟兩個學姐鬼混做科展
題目是 消失的地心引力
簡單來說 將一條低勁度彈簧(例如玩具下樓梯彈簧) 拉住頂端垂直放開後
彈簧底部會有一段境止時間 我們則探討其原因
兩個學姐都是年級物理1、2名
但是實驗物理的東西有點腦袋轉不過來 做的很沒成就感
再加上學測將至 科展照時間算上來即使得名也來不及用在推徵
所以兩人都跑掉了 (唉....也有可能是學弟不帥)
我又找了三個要好的同學一起來做
但是其中一個給我跑去念社會組 又被淘汰掉了
我們三個每天跑去實驗室或會客室吃餅乾喝飲料討論國家大事跟海賊王之餘
也會討論一下實驗怎麼做
實驗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時的下樓梯彈簧根本就賣得差不多了也沒在生產
所以實驗最重要的試體就只有老師提供的一個塑膠彈簧 根本沒辦法做阿
華西街 或淡水也有賣類似的塑膠彈簧
但是品質非常差一點都不均質 彈簧各圈口徑都不一樣
理想均質的鐵彈簧幾乎找不到
鬧了好久
後來是我找外公動用關係找到一批工廠賣剩的鐵彈簧
實驗才能開始做
然後就參加校內科展
其實甚麼都沒做出來 實驗方法也亂七八糟的 各方面都很爛
但是偏偏校內科展就是通過拿第一名(根本是內定)
然後要代表學校參加北區競賽
要參加校外比賽 大家才真的卯起來做
把實驗室所有能用的東西都拿出來試了
甚麼光電感應器啦 還有那個什麼鼓風機滑軌、陀螺儀、福馬林死青蛙、牛頓肖像....
其實也只有光電感應器能用
碰巧又有個同學買了數位相機
所以我們就利用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在當時台灣根本還沒有的先端影像分析演算技術......才怪......
我們直接錄影然後放標示尺直接以肉眼測量
其實也沒做出甚麼結果 但是實驗照片一放上去莫名其妙就很酷
然後原理瞎推導一下再給老師改掉50% 看起來就很像樣
所以北區科展競賽也莫名其妙的得到優選
然後就得到全國大賽的門票了!
搞到這時候已經是大二下了學測也近了....
本來我們都很優哉的輕鬆做實驗
每天三小時的晚自習都以做科展的名義去會議室打屁摸魚
結果拿到全國大賽的入場券之後 大家已經不只是卯起來做了
整個就給他飛上去狂做
我們把實驗整個都改良 反覆進行實驗檢討
減少人為因子誤差
而且也試著分析那些有的沒有的數據
結果還真的有驚人的發現 底部的靜止不動之外
彈簧頂部的掉落竟然不是變加速度的指數曲線
而是等斜率線性 這還推翻了我們在北區科展的學理推導
所以又重新假設學理然後設計實驗,
學校沒甚麼儀器我們還跑去新莊高中作實驗
就只是因為他們那邊有兩顆LOADCELL
電子訊號可以更精準的測量掉落時間(不是拿來量力量)
為了參賽還找了校內美工好的同學來幫忙設計板面
然後學測前就在搞這些有的沒有的實驗
在高三上的時候去花蓮參賽
經過一番吃喝玩樂(三天的行程 學校提供的餐費在第一天的午餐就吃完了)
看了海洋公園的海豚海獅
然後去科展會場給各師範大學教授電一電
就莫名其妙得到全國第三名.....
一、二名沒記錯應該是竹中跟北一女
不過第三也馬馬虎虎了
畢竟以我們學校的成績來說 全國第三的名次校長高興得跟中樂透差不多
我也拿到了杜正勝欽手頒發的獎狀
回來有的沒有的褒獎就不在話下
連差點被記得大過都被壓下來了
若干年後
念了研究所蹲了實驗室
再回頭看高中科展
其實大部分都在胡搞瞎搞
老師的觀念也不一定很正確
把時間花在科展上還真得有風險
如果沒得名就真的一場空
當時我某一次數學週考考全校倒數十五名
導師氣炸了 而且他也知道我做科展大都在鬼混
威脅我下次考試沒進步就要剝奪我選手資格
搞得我卯起來念數學 下次變全校第一名
老師才繼續允許讓我胡搞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