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八卦版老了
真的老了
簡單說 我們年輕時關注的藝人大多穩定 走入婚姻 不炒八卦 或過氣當免洗藝人
而我們也不太看綜藝節目了
是台灣人越來越不看綜藝節目嗎? 不是, 是我們老了, 觀眾族群不是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紀卜心是誰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渣文本:為何看不見紀卜心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011/485611/
日前我在臉書頁面提起紀卜心這位「中學生女神」,引發了不少有趣的反應。大多數讀者
從沒聽過這位20歲的當紅女大學生,對於「憑空」蹦出這位高支持度人物感到驚慌與不解
。
有些人google之後,認為她的支持者八成是每天窮耗在美髮美妝的小屁孩,不然就是口味
怪異的蘿莉控。其他人則進一步探究為何從沒聽過這個網路名人,更有幾位朋友發私訊與
我討論此人走紅的可能成因。我本來想談世代落差,卻引發了一陣叔伯阿姨討論紀卜心的
熱潮。
這種慌亂狀態,就像大家突然發現阿基師是那米克星人,於是匆忙google那米克星的資訊
,接著紛紛提出地球人該如何與阿基師互動的見解。當然,這只是個比喻。阿基師也可能
來自普隆達星。
我的讀者集中在25到45歲這個年齡層,他們對於上一個世代的人充滿怨言,總認為45至65
歲的世代佔據了經濟與政治上的權力,態度過分保守,而且根本不瞭解下一代。
但這個中堅世代對於比他們年輕的台灣人,其實也沒什麼概念。關於紀卜心的認知空白,
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你無法用常見的媒體角色來定義紀卜心。她會代言一些產品,上上節目,但不算「藝人」
,也不太算「小模」。不過,她在造型方面能引領潮流,也廣受年輕世代歡迎和肯定。
她發出幾個字的文章,就可以在瞬間拿到幾萬讚。她的臉書頁面有五十萬上下的追蹤者,
其中多數是國高中女生。你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但現在台灣國高中生不到一百八
十萬人,女生最多也才九十萬。就算紀卜心的五十萬追蹤者只有三十萬人是國高中女生,
這也代表每三位女中學生就至少有一個在追她的動態。若考量台灣各地的資訊硬體落差,
這會是個極度誇張的「市佔率」。
即便是學運「帆神」「廷神」的追蹤者總數,也大幅落後於她。她顯然是個非常重要的人
,那為啥多數成年人會對她完全無知?如果她宣布去總統府、行政院快閃發送美妝贈品,
那中華民國政府會不會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就被幾萬女中學生佔領?
網路所建構出的世界,乍看之下是連通的,也對所有年齡層開放,但裡頭仍存在許多無形
的牆。因為臉書或其他社群軟體的推送機制,我們通常無法跨出這些牆,看到其他人的世
界。
這牆為何存在?我認為這牆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自己設下的。是我們自己篩選掉這些資
訊,而之所以篩選掉這些資訊,又是因為個人的「偏見」。正如同老人看我們,橫看、豎
看,怎麼看都是爛草莓。
這種遍及所有年齡層的偏見形式,起點是認為「晚輩總是搞一些有的沒的不長久的」。這
是種價值論偏見。
正如那些瞧不起我們的老頭,我們也瞧不起下一個世代,認為學弟妹們是一代不如一代。
當他們捧出了自己的「X神」,我們總直覺認定那幼稚可笑,「一陣子之後就沒了」。但
這些「神」對他們的生命可能產生歷時的意義,說不定也像周慧敏一樣,在十幾二十年後
仍影響下一個世代的九把刀。
價值論的偏見會引發美學偏見,就是認為「晚輩的品味有問題」。
我們認為自己的美學欣賞能力較完整、成熟,晚輩的喜好只是被流行產業所「騙」,不會
像我們那麼「經典」。所以見到他們的流行符號,我們常哼哼的批評「比我們那時代的XX
要遜多了。」但真是如此嗎?過去的「黃金時代」常是種錯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或只
是種美學口味選擇,沒有高下之別。
這美學偏見又會引發一種倫理偏見,即認為「接受晚輩的偏好是可恥的」。
年紀大的人,不應該和年紀小的人有同樣的喜好,如果喜歡和他們一樣的東西,那你就是
可恥的。像是二三十歲的人去看少女時代演唱會還可以接受,四五十歲的人還去那邊搖粉
紅螢光棒,就是老不修,大腦有問題,是噁心的「蘿莉控」,即便少女時代出道時就已不
是蘿莉的形象。實際上,個人合法休閒喜好若不影響他人,你很難說這種消費或欣賞行為
和倫理學的「恥」有什麼關係。
這三種偏見造成了世代之間的誤解與斷裂。老的瞧不起小的,不想去瞭解,或不敢去瞭解
。而小的也抱怨老的,說老的總不願意瞭解小的,但自己又歧視更小的。
在某種程度上,太陽花學運就是對應這種代間偏見的反作用力。新世代透過激烈表態,要
求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價值訴求,並將之列入社群發展的長遠規劃之中。但在開拓溝通管道
與重建共識的過程中,年輕人無意間又築造了新的意識形態長城,把年紀更小的世代排拒
在外。不只是紀卜心,我們對於下一個世代,認識太少,也尊重太少。
或許二十年後,年輕人又再度攻打「我們」的行政院。當「我們」灰頭土臉的在院落裡尋
找失落的太陽餅,抬頭卻看見電視中意氣風發的新世代作家化身名導,大力吹噓他挖出「
永遠的中學生女神」紀卜心出任新片咖啡店女老闆一角,才低聲嘆道:「對喔,過去是有
這個人沒錯。但我的太陽餅呢?」
到了這地步,「我們」可能才會後悔,想著當初若多瞭解「他們」一些,多觀察「他們」
一些,或許就不會鬧到需要四處找太陽餅。還有屏東的蛋糕。
真要等到城破尋餅之時嗎?
我們都曾經暗自決定,「不要成為那種我們討厭的大人」,對吧。
※ 引述《hope951 (分說、不分說、不由分說)》之銘言:
: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 八卦版幾乎沒有藝人新聞了
: 就算有,也篇篇噓爆
: 現在的八卦版只剩政治文跟幻想妹妹文
: 都跟肥宅有關,藝人好像都消失了
: 有沒有八卦版只剩肥宅文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