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 → likeaprayer: 不過若是真的這麼不合理 為何DPP跟台聯要簽? 02/28 21:55
: → likeaprayer: 想聽聽雙方說法 02/28 21:55
先說明我是反修法方
這個議題我花許多時間去了解
支持方的論點我只能以我知道的寫出來
從一開始的15與18條
(1)支持方認為
15條開放未具教保相關背景人員進現場
可以讓教學更"多元"
18條大班至少要有一師的規定
剝奪了教保員的工作權
(2)反對方認為
15條開放未具教保相關背景人員近現場
怎麼知道這個人到底有沒有能力與孩子互動
與孩子互動不是簡單的事情
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大大影響孩子的觀念或是社交技巧
所謂的多元教學 根本是業者會了讓才藝班合法進駐的理由
(現在確實許多私立幼兒園都有才藝班
但在現場就很容易發現 許多才藝老師有才藝 但不會與孩子互動
光是班級經營就處理不好 更何況還要進行所謂多元教學)
教師需要有篩選機制把關
如果有能力 就想辦法成為教師 而不是下修標準
演變至今
15條臺面上似乎已經沒有繼續吵 因為爭議過大 算是暫緩
18條上次一月初朝野協商的版本
是要讓幼托整合前的教保員們可以取代教師員額
※注意:在這之前 教育部提出的折衷版本
是要讓這批教保員補齊幼教學分 不需再考照 就可以替代教師員額
(1)支持方認為
許多教保員經驗滿滿 只差一張證照
有家庭有小孩 哪裡還有時間去進修去考照
政府何必苦苦相逼
(2)反對方認為
孩子的教育不容妥協
教育部已經從需要考照退到僅僅需要進修
這些業者團體卻主張經驗即代表專業
可是不是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經驗
※補充說明:教師與教保員的不同
幼教師:32教保課程+16幼教學程+半年實習+考取教師證。
教保員:32教保課程。
: 推 Camderela: DPP的說法至少也提一下 這樣無從判斷 02/28
21:5
他們沒給說法
簽了就是簽了
但就我所知
教育部壓不過這些業者團體的聲音
(這些業者團體長期在立院中有人脈
但真正的教保人員根本無法長期在立法院走跳)
而反修法方的聲音太少
讓教育部不得不有所妥協退讓
: 推 spark0409: 我註定一個人魯一生了 所以不太清楚幼教有那麼重要嗎 03/01 02:26
: → spark0409: 我們的小學課程有難到非要讓小孩從大班開始學起? 03/01 02:28
: → spark0409: 那該改的不是小學課程嗎? 不然沒去幼稚園的小孩怎麼辦? 03/01 02:29
想釐清這部份
※幼教有那麼重要嗎?
剛好前幾天為了這個議題
我自己寫了一篇文(原本想讓身邊非幼教圈的朋友了解)
不是說非常專業
可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幼教的重要性
以下:
寫給我的非幼教圈朋友們。
會特別寫一篇給你們,是因為這件事情,不該只有幼教圈關心。
幼教對於你們來說,或許算不上「教育」。
可是幼教老師,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接觸的老師。
第一個老師,重不重要?
前幾天在批踢踢上看到一篇文章,
討論「幼稚園的食物陰影」,有很多人推文。
例如,有人提到小時候不喜歡吃番茄,
老師塞了幾顆到他的嘴巴裡說吃完才能睡午覺,
不然就要罰站,從此他害怕吃番茄。
有人提到吃很慢,結果嘴巴被貼膠帶罰半蹲。
有人提到明明跟老師說要吃小碗,
老師說不管,他後來吃不下吐了,老師還是叫他繼續吃完。…
第一個老師,重不重要?
在幼兒園裡,吃飯只是其中一環。
更多時候,孩子們學習怎麼與人相處。
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摸索要如何用對的方法,跟別人相處。
他們會嘗試許多不同的方法,可能會做錯,但總是在這些錯誤裡學習。
這個時候,老師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是陪伴者。
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學習,
孩子們也漸漸地發展出同理心,也學習體諒他人。
第一個老師,到底重不重要?
然而,我們的政府,
不重視這個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不重視這個重要性僅次於家庭的環境。
不重視在於,許多園所低薪、工時長磨掉許多老師的熱忱。
不重視在於,修法走向不需證照也可以當老師。
不重視在於,修法走向評鑑未通過的園所,不必擔心因為領不到補助而可繼續招生,家長
也不知道自己選擇的原來是評鑑未過的園所。
親愛的朋友,也許你是我的幼稚園同學、國小同學、
國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學弟妹、一起辦營隊的夥伴、
社團夥伴、我人生中不同階段的老師、學生家長、
以前的同事、叔伯姨嬸、堂表兄弟姊妹…。
也許你對於我在努力的事情略懂略懂,或者一直是默默關心,加油打氣。
這一次,我要厚臉皮的拜託你,請與我們一起站出來。
因為我們需要更多力量,更多行動,才有足夠的聲音,傳達出去。
3月7號,14:00-16:00,凱達格蘭大道,全民護幼大遊行,不見不散。
也請協助將資訊分享轉貼,讓更多人知道,謝謝。
※原文 http://ppt.cc/XlmQ
先謝謝看完這篇文章的你,
若你認同,請幫忙將文章散佈出去。
我們真的很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及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