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iThome
2.完整新聞標題:
左手六法,右手Python,臺大開源社社長姜柏任力推校園開源
3.完整新聞內文:
法律及資訊兩個處於天平兩側的學問看似沒有交集,但就讀臺
灣大學法律系二年級的姜柏任卻能結合兩者,迸出不一樣的火
花。他一手拿六法全書,另一手拿Python程式語言參考書,遊
走在Code(法條)與Code(程式碼)之間,致力於推動臺大校
內開源運動。
姜柏任是臺大開源社社長暨2015年學生計算機年會(SITCON)
副總召,他不是典型的法律人。一般人都以為他唸法律後才開
始寫程式,不過早在國小,他就開始接觸了VB程式開發及電腦
作業系統。高中時有次機會,姜柏任到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廠
參觀,首度見識到開源軟體世界的龐大,因此讓他打開了另一
扇門。
為什麼對程式抱持濃厚興趣,卻選擇就讀法律系而非資工系?
姜柏任說,程式語言跟法律有異曲同工之處。虛擬世界透過程
式建立起一套規則,確保電腦能順利運作;法律則是一套約束
人類行為的規範,透過法律,社會才能正確的運行。他認為,
臺灣的大學資工系很像應用數學科系,理論研究比實務操作多
,而他則是喜歡把資訊科技運用在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經一番思考後,他選擇了法律系。剛進大學時,姜柏任參加
了Code & Beer社團,這是一群人透過例行性聚會中來分享與
開源軟體有關的主題,不過,隨著學長姊畢業後,這個社團也
著解散,姜柏任頓時少了一個可以參與開源社群的地方。有位
開源社群朋友建議姜柏任說:「創社團又不會很難,自己創一
個啊。」臺大開源社的雛形便在他腦中萌芽。
姜柏任觀察到,臺大的資訊人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擅長結合
資訊與其他領域的知識,組織創業團隊。第二種喜歡鑽研艱澀
的資訊技術理論,參加ACM程式解題競賽。最後一種人則單純
喜歡寫程式,利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的問題。這些人缺乏一個
場合與同好分享對資訊的喜愛,還經常被系上同學認為是電腦
高手,而要求幫忙安裝Windows、灌Office等瑣碎工作,等於
是埋沒了他們的資訊能力,而他成立臺大開源社的目的是,「
要把散落臺大各處的資訊遺珠聚集起來。」他說。
姜柏任也在思考跟其他大學社團合作,互相交換社課,貢獻各
自的專長。例如交通大學網路福利社在OpenStack跟雲端都有所
涉獵,而中央大學網路開源社則對作業系統很有研究。臺大開
源社的優勢則在於學校有完整、嚴謹的學生自治系統,開源社
能結合資訊科技與學生自治,實驗校園政治程序電子化的成效
,引起他校學生對於自身權益的重視。
目前臺大開源社社員來自9所不同的學校,橫跨文法商等7間學
院。他表示,社團內的人來來去去,僅成立一年多的開源社已
有25名社員。姜柏任也善用自己的法律背景來代言開源社,告
訴大家程式沒有那麼困難,學習資訊技術不是資電學系的專利
。姜柏任表示,希望能守住校園開源軟體的風氣,重現當年
Code & Beer社團的氛圍,提供一個歸屬給這群熱愛開源軟體的
人。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ithome.com.tw/news/9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