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多以前?
我爹說(1942~2000),他年輕出社會的時候,老板給學徒地方睡是
給兩張圓凳(我問:不是條凳? 他瞪我說: 那有那麼好的老板!)睡在
店舖後面廚房前走道。
我娘是好一點(1947-) ,年輕出來學藝剪頭髮,三年四個月學徒
沒工錢還當雜役不說,到了出師前半年會被外派到嘉義市各理髮廳
出張練功(剪髮收入與理髮店拆,師父不介入),一出師就被介紹到
離嘉義好遠的新竹市去打天下,做到二十歲跟我爹湊了一點錢租店面
在嘉義當理髮店老闆娘,直到結婚後搬到台中才停。
以前的老闆苦毒員工,工廠軋斷員工手腳之後把員工開除的時有所聞,
以前的員工也是拼一口氣,學徒時在意的不在於微薄的薪水,在於學藝
以及培養自己的人脈然後獨立把舊老闆的客戶挖一半來。
所以台灣人喜歡當老闆,所以三四年級的上一代可以忍受不合理的待遇。
後來有勞基法,後來有資遣費,後來有大陸開放,後來上上一代開始
退休年齡到,台灣的慣老闆不想付舊制退休金就把老員工資遣(1980年代後半),
後來政府禁止之後慣老闆改成惡性倒閉大陸開業(華隆、東帝士、力霸),
更惡劣的罵懂得爭取權益的五年級生「草莓族」
(對,你沒看錯,草莓族是二年級老闆罵五年級就業人口發明的詞)
※ 引述《QQER (QQ的人)》之銘言:
: 聽以前的人在說,
: 以前的老闆們的心態是有錢大家賺,
: 對員工都很好,
: 是甚麼時候開始,
: 老闆開始覺得反正你不作很多人在後面排隊,
: 反正我今年就是不能賺的比以前少,
: 有沒有八卦?
台灣對員工很好的時期是有一九八零年代末期外勞還沒開放的時代,
當老板的多,島內挖角很兇,還沒外移到大陸的台商小工廠(像我舅舅他們)為了
生存只好出高價留住雇員免得被挖走。
當然小公司只能用惡性競價來留人,黨國黑企業就會用立法院來開放外勞,
降低成本。之後1111奴隸銀行只是幫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