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因素影響 果蠅也有同性戀
除了動物有同性戀傾向,連果蠅也有!
新華社報導,東北大學教授山元大輔率領的研究小組日前宣佈,他們在實驗中證實,果蠅
的同性戀行為不光有遺傳因素,社會因素也發揮了很大影響。這顯示戀愛和性取向與遺傳
因素和社會環境有關。
過去研究人員已知,如果果蠅體內的「fruitless」基因無法發揮作用,雄性果蠅就不會
向雌果蠅求愛,而轉為追求雄性果蠅,因此果蠅的同性戀被認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研究小組製造出「fruitless」基因不再發揮作用的雄性果蠅,然後利用這種果蠅進行實
驗。結果發現,如果這種雄性果蠅羽化為成蟲後,只要進行一天以上的集體飼養,雄性果
蠅就開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蠅,顯示出了同性戀的求愛行為。
但是,如果這種果蠅羽化後是一隻只隔離飼養的,則不會出現對同性的求愛行為。
研究小組由此認為,這顯示果蠅羽化為成蟲後第一天的經驗等因素,會對出現同性戀行動
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在「fruitless」基因不發揮作用的情況下,腦內的特定細胞由於
集體生活受到了刺激,而出現了同性戀行動。這說明遺傳因素和社會經驗同時控制著腦的
活動。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人類的雙胞胎等,也已弄清同性戀與基因有關,但是環境對同性戀的影
響還沒有弄清。研究小組認為,上述實驗暗示人類的同性戀也很可能是遺傳因素和社會因
素相互作用的影響。今後,研究小組準備弄清初期體驗的影響為何會長期持續,從而有助
於弄清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的發育是如何受社會環境影響的。
相關論文已經刊登在英國線上科學雜誌《自然通訊》網路版上。(余浚安/綜合外電報導
)
http://ppt.cc/1nKH 蘋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