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CS15 ()》之銘言:
: ※ 引述《reppoc (稍會)》之銘言:
: : 我爸媽平均有一顆睪丸
: 根據內政統計年報2014年記錄之台灣人口年齡分配
: 經計算後發現全台每人平均擁有0.998顆睪丸(四捨五入至小數點下第3位)
: 各縣市平均睪丸數如下
房屋自有率的定義是這樣
「係現住房屋所有權係屬戶內成員之任何一人或其直系親屬者」
這並不是說你家人有房子你就算有自用住宅,要看你的戶口在哪裡
譬如你跟妻子、父母一起住,而房子是他們的,那這也算是你的自用住宅
但如果你連同戶口搬出去,就會變無殼蝸牛了
同時,在這邊可以看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計算都是按戶來算
為什麼要按戶?因為戶內的人基本上可以互相支援
一個嬰兒剛出生,只要爸媽有房就能確保居住,不需自己名下有房
這跟低收入戶認定是用戶來算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不用戶頭來算
就會發生譬如先生是富翁,結果太太是三級貧戶可以申請補助的情況
就會看到很多財財公子跟名媛都是甲級貧戶,超讚的吼?
接下來,那就按照鄉民的感覺,把定義改成名下有房的才算
緊接的就會出現以下幾個情況
夫妻倆人結婚,先生買了棟房子放在妻子名下
=> 房屋自有率50%,先生是無殼蝸牛
夫妻生了兩個小孩
=> 房屋自有率只剩25%,小孩剛生出來就是無殼蝸牛真可憐
後來夫妻賺了大錢,買了好多房子(總共6棟)還是放在妻子名下
然後分給小孩一人一間住
=> 房屋自有率還是25%,小孩依然是無殼蝸牛真可憐
兩個小孩分別有了另一半,婚後住進房子內
=> 房屋自有率只剩16.7%,無殼蝸牛真是多
妻子錢賺太多了,想說每人分間房子,配到每人名下
=> 房屋自有率突然暴漲到100%,Magical!
但每個人覺得蜈蚣不瘦陸,所以把房子還給妻子
=> 房屋自有率又突然暴跌到16.7%,無殼蝸牛又長出來了
但妻子覺得時日無多,又把房子又送送回去
=> 房屋自有率又神奇的暴增回到100%
嗯,真奇妙呢
那鄉民喜歡的方式跟原本的房屋自有率計算,哪一個比較能反應真實房屋需要?
在上面的案例中,用原本的定義來計算,房屋自有率可以說是100%
因為所有成員都有可以穩定居住的房子,沒有必須自行購屋的需求
但如果改成鄉民喜歡的計算方式呢?
就會看到夫妻兩人同住一間房,但自有率只有50% => 不買房子怎麼行?
夫妻生了一堆小孩,自有率變得超級低 => 不買房子怎麼行
但實際上他們都不需要另買房子
按照鄉民的想法,一對夫妻必須一人一棟房子(聯名產權也就一人一半而已)
如果要提昇自有率,還必須所有想生小孩的父母,都在小孩一出生後
立刻送棟房子到小孩的名下,才能維持這房屋自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