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rew90 (蒙那麗莎的偽笑)
2015-03-22 12:18:28+
聯合/霧霾「紫到爆」,我們可以做什麼?
2015-03-22 02:13:2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連幾波的霾害最近達到最高點,環保署頻頻對中南部城鄉發布「紫到爆」
的空氣品質警報;但從環保署只能呼籲民眾「戴口罩、少出門」看,反映出
我們對霧霾的警覺不足。大氣條件劣化,霧霾發生機率增加,滯留時間也漸
延長,政府及民間都應趕快補強霧霾防災準備。
「霾」是由煙、霾兩元素組成,煙是燃燒後產生,霾就複雜得多,空氣中的
懸浮微粒、灰塵成因多元,都具固態、膠狀、不吸水的特性。煙與霾都是人
為活動產生,經常會一起出現,由於懸浮在空氣中,常影響能見度,受陽光
折射影響而呈灰、黃色。若是再有水分子霧來攪局,成為霧霾後影響更大。
PM2.5指霧霾中的細懸浮微粒,它只有頭髮約三十分之一的粒徑,因為太細微
,進入呼吸道後,輕易可穿過纖毛過濾系統的攔阻,入侵肺泡再進入血液,
進而循環全身。它引發的疾病,已知有氣喘等呼吸系統,心血管疾病。二○一
三年世衛組織將它列為一級致癌物,究竟危害多大,還沒有很精確的掌握。
入冬、春天是台灣霾害的高峰期。大陸高壓東移出海,東北季風把華北、華中
的煙塵一路帶到台灣;鋒面南下,中南部空氣品質跟著轉壞。鋒面出海後,台
灣西部風力微弱,甚至吹偏南風,把霧霾鎖在西部平原,再加上因山脈引起的
氣流下沉,造成空氣品質惡化。
對於空汙應對的無奈,緣自國人對霧霾認知的不足。一九九七、二○○六印尼
因燒墾造成兩次嚴重霾害,周邊國家被迫關閉機場,台灣僅當成國際新聞;二
○○五大陸霾害惡化,我們也只當成「別人家的事」。直到這兩年,華北許多
城市因沙塵暴、霧霾空汙嚴重到人們不能出門,台灣才略有所感;但因大陸霧
霾吹到台灣已遭稀釋,危害降低,故而我們也未拿出什麼應對行動。
今年台灣的霧霾嚴重,民眾直覺地責怪大陸為禍首。大陸空氣品質確實不佳,
但真正讓台灣空汙「紫到爆」的因素,卻是因本地生產的懸浮微粒所致。工廠
是固定汙染源,尚可定點監控,但對於影響更大的車輛等移動汙染源,政府卻
不太使得上力氣,只能靠定期檢驗。包括老舊柴油車、施工機具、二行程機車
都排放大量懸浮微粒,政府卻作為有限。
生活裡的高排碳因子,國人無感,卻製造了煙塵、硫氧、碳氧化物等巨量懸浮
微粒。例如剛結束的平溪天燈、鹽水蜂炮,馬上要展開的媽祖遶境、神明出巡
,燃放鞭炮都製造巨量煙塵;清明祭祖焚燒紙錢也帶來大量懸浮微粒,這些都
是民俗節慶大規模化的副作用。而人們進餐廳要選燈火通明,廟宇參拜要香火
鼎盛,亦製造了許多汙染煙塵,大家卻未有警覺。
大陸霧霾近年愈發嚴重,總理李克強已宣示鐵腕整治,元旦實施新環保法,拉
高整治力度。霧霾惡化與經濟發展、能源結構、城市化、沙漠化都有關係,更
根本的原因則是能源安全。
柴靜《穹頂之下》披露去年大陸燒了三十六億噸褐煤,是霧霾主要原因。大陸
雖宣稱要減少化石燃料,增加「清潔能源」以改善霧霾,但以大陸年產煤破百
億噸的規模,是不假外求的能源供應,故不可能不燒煤。水利、天然氣、核能
等可寄望的潔淨能源,有其一定的門檻,前瞻遠景,霧霾能改善的幅度恐怕不大。
立委提議兩岸訂定環保協議,固係可行之道,但此事還在倡議階段,遠水救不
了近火。眼前可行之道,應該設法減少本土自產的懸浮微粒,避免與大陸霧霾
造成加乘效果;只要不超過臨界點,對生活作息便不致有太大影響。
環保署已在高屏地區實施空汙總量管制,但從這一波霧霾災區多在中台灣來看
,顯然只針對南部管制有其不足。而且,僅以對超標者「開罰」的手段,不足
以有效降低空汙。環保署也打算建立台灣的「碳交易」市場,這雖是前瞻制度
,但台灣碳市場與國際不能接軌,推動誘因將打折扣,對減少本土碳排放助益
有限。
該立即加強的,是應對霧霾的宣導;例如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注意生活、文
化中的煙塵產出……。民眾必須警覺自己是懸浮微粒的製造者,進而減少這些
行為,先減少自產汙染物,盡到控制空汙「紫到爆」的責任,才是正辦。
http://ppt.cc/Cs0~
還是少放一些鞭炮 煙火 多搭乘大眾運輸吧
台灣的一些民俗節慶這些放鞭炮行為是否可以修正
改以別種方式進行 我想這些都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