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綿城市,還真的是各自表述,
海綿城市的特點大致上是:
大雨時雨水全面進入城市之下,治洪也同時儲水;
天晴時,大面積水汽蒸發、冷卻都市,降低熱島效應,
甚至降低空調的使用、促進節能減碳。
今年以來,中國很積極的在推「海綿城市」:
1月份中國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公告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計畫共3年期,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級
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所以如果百度一下海綿城市,其實是很熱鬧的。
有滿多城市跳出來說他們要做海綿城市,作法大都是下陷式綠地,就像是秋紅谷一樣。
加上今年柴靜的穹頂之下,所以這些環保概念股已經漲了一番。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503060029-1.aspx
然後他們會說廣泛設置「海綿體」,頗西斯的,
然後有時會請出海綿寶寶,
http://a3.att.hudong.com/82/83/01300000432220141767831025607_s.jpg
台灣也滿早就有有許多推動「海綿城市」概念的方案,但是都偏向設置滯洪池。
在中央,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在任內推動以600億預算治水,要廣設滯洪池,打造「海綿
城市」;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4000873-260106
高雄市在滯洪池方面滿早開跑的,也說要做海綿城市,
台南賴神也說要打造台南成為海綿城市,並採用綜合性治水措施,
包括興建滯洪池、分洪道、抽水站、堤防等,
不過在台灣興建大型滯洪池需要徵收大量土地。
近年來台灣的民意高漲,徵收土地不僅成本高昂,難度也日漸提高。
透水鋪面的話目前都是在人行道,還沒有設置在道路或是廣場。
海綿城市的實現還有滿長的道路要走。
現在就看柯P的海綿城市是那一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