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報
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6709&art_id=807320
生技人才荒 31K起薪 研究助理找嘸人
2015-03-31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嚴文廷
中研院等學術研究單位,近幾年遇到研究助理招募不易、流動率高的困境。圖為陽明大學
研究室助理實驗情景。 記者林伯東/攝影
雖然月薪高於22K,但國衛院、國立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中研院等學術研究單位,近
幾年卻遇到研究助理招募不易、流動率高的困境,尤其是生命科學領域,讓不少學者憂心
,未來生技產業更可能面臨人才荒。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所長蔡亭芬,幾年前找到「長壽基因」,報告登上國
際期刊,但備受矚目的研究仍很難找研究助理;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余俊強
也說,研究助理幾個月就換人很常見,甚至有的實驗室貼出招募研究助理公告,很久都沒
人應徵。
中研院公共動物設施管理委員會主席楊瑞彬也坦言,研究助理來來去去,有的要攻讀學位
辭職、有的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就轉換跑道。為了避免研究助理流動率大,造成實驗數據
出現落差,中研院還針對鼠房的研究助理訂出工作SOP,只要幾天訓練就能讓新人快速上
手,避免人力流動造成實驗出錯。
蔡亭芬表示,「考進來只有一個要求,跟動物相處愉快就好。」實際到實驗室走一趟,研
究助理得將針頭插入跟針一樣細的老鼠尾巴靜脈血管裡,或是替老鼠插胃管餵藥;還有助
理作果蠅實驗,要將僅兩粒芝麻大、被迷昏的果蠅依公母分類,且常一口氣就要分兩萬隻
才能實驗。
蔡亭芬說,研究人力原本以博士班為主,但現在變成得依靠碩士、大學生,由於碩士兩年
就畢業,「等於每年都在訓練新手,對需長期發展的研究不利」。
位在苗栗竹南的國衛院問題更嚴重,國衛院副研究員紀雅惠表示,約聘的研究助理雖比一
般新鮮人起薪高,但七年前研究助理出缺會有十多人應徵,現在則是招募一、兩個月才一
個人應徵,她苦笑說:「只要寫信來,直接錄取」。她感慨,國家投入大筆經費、學術機
構投資昂貴的硬體,卻找不到好的頭腦來壯大,真的很可惜。
蔡亭芬說,基礎研究難立竿見影,這一行「辛苦無人知」,加上碩博士失業的焦慮,家長
質疑孩子以後找不到工作,越來越不容易找人,可能難以培育有潛力的科學家、人才。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研究所教授林照雄說,生命科學不像其他科系有證照在手,
願意投身研究領域的人越來越少,他擔心國內正起步的生技產業,人才會相對不足。
研究人才難尋 不想當實驗工
【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
不想當「實驗工」,國內研究人才外流;擔任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助理楊棣雲表示,
國內研究助理感覺像打工,未來發展性不夠、薪資比國外低,很多人畢業後當了一、兩年
研究助理,寧可到國外當研究助理,還有機會念博士,甚至留在國外工作。
大學畢業後擔任近一年研究助理,楊棣雲也計畫跟其他學長、同學一樣,到國外工作。他
目前擔任果蠅實驗研究助理,雖然確實從研究中學習很多技巧與經驗,但他認為國內研究
助理缺乏整體計畫、福利等體制,很難留人。
楊棣雲說,大學畢業擔任研究助理薪資約3萬1000元、碩士有3萬4000到4萬元、博士約5萬
多;他有不少同學努力念英文,申請到國外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如果認真工作、表現好
,國外老師還會推薦直接攻讀博士班,前景看好。
他感嘆,亞洲人喜歡炒短線,就算研究出某個基因對人體的重要,多數人會問「能立刻開
發出藥物?」「能賺錢嗎?」完全不看研究人員背後付出的努力。
學者開藥方 換頭銜加薪水
研究助理難尋,學者建議,研究助理的頭銜容易讓人誤解,科技部不如先替研究助理改名
、提高薪資,或是另外給予獎勵,例如設置常態性研究獎金、助理研究獎等,讓優秀的人
才有機會出頭,創造更大誘因吸引有熱情的人才投入。
國衛院副研究員紀雅惠說,國內許多學術研究仰賴研究助理的付出,但除了國衛院、中研
院有部分編制內職缺,多半是依據研究計畫約聘的暫時性職缺,不少計畫只有一年,讓經
過高階學術訓練的人,被當成短期約聘人員,計畫結束常擔心接下來沒工作。
她認為,「研究助理」這個頭銜「讓工作變得不吸引人」,不如先從改名開始;另外可設
置常態性研究獎金、助理研究獎等,吸引有熱情的人才願意投入。
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余俊強說,科技部規定研究助理月薪約3萬4000元左右
,雖然每年有一定的調薪幅度,但仍很難留住人才,目前研究助理多只能找臨時約聘人力
,流動率當然居高不下。
5.備註: 研究助理其實是個很沒保障的約聘職缺,計畫沒了就沒薪水進帳
現在是因為沒人想念博班碩班找不到免洗奴工才開始煩惱助理難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