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2015-04-08 18:42:26※ 引述《gilikl (箏)》之銘言:
: 你怎麼會有學術界錄取人是公平地看成績或研究能力的幻覺呢?
: 大至博士畢業生找大學教職,或申請科技部、中研院的博士後獎學金,小至推甄,
: 最重要的就是看 推薦信 推薦信 推薦信。
你舉一個例子在 碩士班 有人念私立大學成績爛,然後拿到中研院院士或是大咖教授
的推薦信,有那一個中研院院士或是大咖教授敢這麼無恥的你舉出來看看?
: 大學甄試可能大家推薦信多是沒什麼影響力的高中老師,
: 所以,推薦信重要性相對沒那麼高,看成績比重就高點。
: 但申請的位階越高,獲得利益越高的話,推薦信就越重要。
: 推薦信的目的就是看你的背景、人脈、後台。
: 推薦信內容重要嗎?一點都不要重要,很多人的推薦信都是自己寫的,
聽你在鬼扯,申請國外學校的時候 推薦信 超級無敵重要,什麼推薦信自己寫的
我大學一個大咖老師(楊振寧的學生) 他就說要來找他寫推薦信可以,前提是
1.修過他的課
2.他給的成績單超過90
: 重點是推薦人的頭銜、位置夠不夠有力。
: 你說像老爸是陳保基這樣的人,會找不到有力的推荐信?
不認識也沒興趣,老爸只是當個官的就想要小孩拿到有力的推薦信,這國家也太鳥了吧
: 好吧!就算你不是像連勝文那樣投胎時是幸運精子,有個權貴老爸,
: 但只要你能夠找到學術權貴、學閥幫你在推荐信上簽名畫押,
: 例如,如果你有教育部長,不管是蔣偉寧或是杜正勝的推薦信,
: 那你就吃香喝辣的,橫著走。
我聽你在鬼扯,蔣偉寧我不知道,雖然最近被爆一堆,但是你說中研院院士公認優秀
歷史學家杜正勝願意寫一個推薦信推薦一個歷史爛咖做歷史,我是不相信他會這麼做啦
: 教育資源分配就掌握這些學閥手上,誰敢不賣面子。
: 有些人或許以為掌握權力的學閥是因為握有知識,才能生產權力,
: 其實剛好相反,是權力生產知識,
我聽你在鬼扯,是有知識和有腦袋的人生產知識
: 在學術界,如果沒有權貴背書,就算你研究做得再好,也構不成知識。
: 有人或許會說,學術權貴有他的專業判斷,所以能選出優秀學生,
: 也是種迷思。
: 學術權貴掌握權力後,就要更鞏固自己利益,
: 只要是自己的人,管他天才還是奴才,都要力拱上位,
: 才能有徒子徒孫繼承自己的利益結構,甚至自己退休後還有人捧,
: 這也是為什麼學術界近親繁殖那麼普遍的原因。
: 大家常批判政界、社會的黑箱、權貴,
: 其實學術界才是等級最高的黑箱,而且能夠取得權力資源越多的案件就越黑箱,
: 這些黑箱最高竿的是,社會大眾不會批判,也無從檢視。
: 因為大學自治、教授自主,有權力的大學教授說了算,
: 而且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大學教授就是清高、專業,
: 不只不會去質疑,護航的人也不在少數。
: 這就是社會現實,這就是人蔘啊!
這就是因為有一些像你這樣的價值觀偏差了,台灣學術才會被搞爛,想當初我要找教授
有一個教授說他曾罩過一個教授的兒子碩士畢業,反正他是在暗諷我老爸不是教授不夠力
現在真想嗆他,老子還好當初不是找你這廢物當指導教授,不然我做不出世界一流的論文
台灣學術界真是夠了
作者: Zsanou 2015-04-08 18:55:00
推 台灣學術有些真的被學閥搞爛,但還是有認真奉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