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世界銀行(World Bank)讚揚亞洲四小龍高速的經濟成長,並喻為「經濟奇蹟」,
這個論調引來一陣追隨,其他經濟學者也紛紛加入看好亞洲的行列,四小龍政府也覺得很
有面子,但唯獨一個人提出相反的觀點,就是克魯曼。
克魯曼指出,亞洲四小龍的成長靠的是生產要素、人力的投入,而非技術進步或效率的提
升,因此經濟成長將遭遇瓶頸。周翠如說:「當時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稱自己是『
亞洲四小龍』,可是國外並不這麼看,他們稱為『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
洪財隆指出,其實克魯曼是引用更早由Alwyn Young(目前為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教授)提
出的東亞經濟的成長觀點,並藉由自己的筆鋒,讓全球經濟學界注意到。
克魯曼以俄羅斯經濟成長的軌跡為例子來比喻亞洲四小龍,在現有的曲線圖、
脈絡佐證下,他直言四小龍的成長模式即將遇到瓶頸。
=====================================
克魯曼1994年認為亞洲四小龍的成長 靠的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
不斷的壯大勞動人口 GDP才因此增長(500萬人工作 變600萬人工作 GDP當然會提高)
(但單靠勞工數不斷投入以增加GDP 單一勞工的平均產值並沒顯著提高)
而不像美國 驅動GDP的主要不是來自勞動人口的增加 而是科技的創新
也就是說美國就算勞動人口維持1億不變 靠著創新 平均每位勞工產值增加
總GDP還是可以持續增加 縱使勞動人口還是維持在1億
克魯曼當時預言亞洲四小龍最後會有像蘇聯式的經濟硬著路
所以2015年的今天來看亞洲四小龍的成長 當時1994年克魯曼的預言到底有無被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