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iablo81321 (流月城七殺提督)》之銘言:
: 中華民國確實是有元帥這個軍階的,但是叫做「特級上將」。
: 特級上將在中華民國史上只有蔣介石當過(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是林森)
: 從這個時候開始,「元帥」這個軍階被換成「特級上將」。
: 同時特級上將的意義也從陸海空三軍統帥變成單純的軍階。
: 至於民國早期的元帥共有三位(這時的元帥不只是軍階,也指三軍統帥、國家元首):
: 孫文(陸海軍大元帥)
: 黎元洪(假定大元帥)
: 張作霖(陸海空大元帥)
: 這也是為何張作霖又被稱作「大帥」的理由。
北洋時期的「大帥」其實和後來的元帥軍階不同,
民國初年有個官銜叫「巡閱使」或「經略使」,名義上能夠管轄一個以上的省,
但未必有實權;其中有實權的少數就有資格稱「大帥」,這是非正式稱號。
比較常見的大帥就張作霖、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張勳這幾位,
其中曹錕是吳佩孚的上司,但吳佩孚竄升的很快,
在曹大帥當總統時,吳佩孚也當上直魯豫巡閱使,有資格稱大帥了;
不過為了禮遇曹錕,吳佩孚升格吳大帥以後就改稱曹錕「曹老帥」以表尊敬,
曹錕雖然不是很高興,但他當時也只能倚賴吳大帥對抗東北的張大帥了。
此外張學良「少帥」也是之於張作霖張大帥的稱號。
能夠控制一省的督軍們也可以稱「帥」,多半取自己的字來用,
例如張宗昌字效坤,稱「效帥」;
馮玉祥字煥章,稱「煥帥」,因為常常倒戈也被酸「換帥」;
吳佩孚字子玉,在當大帥前稱「玉帥」
孫傳芳字馨遠,稱「馨帥」,後來當上五省聯軍總司令後稱「聯帥」;
也有像張勳率領辮子軍,就被叫「辮帥」。
北洋政府中還有冠字上將軍、冠字將軍的封號,這是榮銜而非不是軍階;
北洋軍銜一般只到三顆星的上將,當過督軍、上將的人就能封○○上將軍,
其中手上還有兵權的會稱「○武上將軍」,沒有的就稱「○威上將軍」,大約有三十人。
冠字將軍則是給一般的督軍、中將和以下的人,
一樣有兵權的稱「○武將軍」,沒兵權的稱「○威將軍」,前後封了數百人。
維基百科上可以找到「北洋將軍府將軍列表」一項,詳細的封號都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