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美式教育真的適合台灣嗎?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5:55:49
※ 引述《sing10407 (阿U)》之銘言:
: 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 美式教育(非升學主義)真的適合台灣嗎?
: 美式的好像在國高中多讓小孩子自己找尋方向
: 但是國高中屁孩階段哪會知道哪些行業在幹嘛
: 根據我國高中時屁孩觀點 我當時就很想當老師 因為有寒暑假 還可以下課
: 不然就是那時候剛騎機車就很爽 就想去學修理機車
: 又或者是小學自以為是美術天才 長大想當畫家
: 然後一些高階科技業小屁孩沒念過自然組 上過大學根本不會懂 認為那是外星科技
: 小屁孩階段怎麼會懂電機系在幹嘛(沒上大學我以為是在製造機台的)
: 怎麼會懂化學、資工、財金等等很多領域
: 最後看一看好像升學主義才是比較好的?
: 美式教育真的適合台灣嗎? (話說回來 科技業較少人進入 我薪水就變高了 ㄎㄎ)
揭美國高中真相:一年背一百斤書
http://edu.qq.com/a/20150112/056418.htm
當留學(課程)日益低齡化,當許多人把低齡留學稱為“逃離”,但16歲的華裔田田在美
國的求學和成長經歷,真實展現了美國中學教育和中學生活的另一面:學生瘋狂學習,
每天甚至只睡4個小時。至于高中入學前的分層考試、全班90%的學生課后請家教輔導、
以及大考之前“死記硬背”,無不讓人有熟悉的聯想。國內教育追求卓越的分數,美國
追求卓越的能力,在美國學習沒有捷徑,無法突擊“優秀”,這是個常識。
文/唐聞佳
8月17日,16歲華裔女孩田田將在上海音樂廳開鋼琴獨奏音樂會。先后師從鋼琴家韋福根
、秦川,以及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紀
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開獨奏音樂會。
如今琴童很多,能開獨奏音樂會的并不多。本以為田田將在音樂的道路上就此發展下去
,她卻說,“我要去考綜合性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和音樂雙專業。”
鋼琴,僅是這個女孩眾多特長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紐約威郡青年交響樂團小提琴首
席、校數學隊隊長,獲得全美英語(課程)教師作文大獎、倫斯勒大學數學和科技獎、大
紐約地區英文拼字比賽第一名……
與田田和她的母親聊足整整4個小時后,記者發現,田田的故事不只說給琴童聽。當留學
日益低齡化,當許多人把低齡留學稱為“逃離”,田田在美國的求學和成長經歷,真實
展現了美國中學教育和中學生活的另一面:學生瘋狂學習,每天甚至只睡4個小時;他們
課外活動豐富,特長“傍身”;家長們關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請家教……為了
考名牌大學,為了培養孩子,美國家庭拼了。
分層教學,從進校那一刻開始
不只中國高中生讀書辛苦,美國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們一年要背超過112磅(約104斤
重)的課本;要熬夜,泡圖書館寫論文;努力學習,在分班考試中表現突出,進入“提
高班”。
紐約近郊的斯卡斯代爾小鎮風景如畫,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與約翰·列儂的故居、一年
一度的斯卡斯代爾汽車公益秀,還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學斯卡斯代爾中學(Scarsdale
School)。每年,哈佛、耶魯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們會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歲的田田考入音樂名校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預科部,這是為優秀琴童設立的
周末學校,不少孩子自此遠離了全日制學校,一心為考音樂學院而努力。不過,田田的
父母卻決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爾中學。這個決定讓她得以在數年后目睹
美國中學生活的瘋狂、壓力和快樂,也讓她錘煉成既全面發展又有突出專長的人才。
競爭,始于開學第一天。
2010年,田田進入斯卡斯代爾中學高中部。進校第一天,分班考試!原來,學校將對數
學、科學、第二外語(課程)等科目實行分層教學,光數學就有五個等級的班,自幼成績
突出的田田每個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級。盡管如此,這種分班考試是她始料未及的,倒
是她的母親左貞覺得似曾相識。
“我們總認為美國教育很輕松。老實說,美國的小學教育幾乎是讓孩子在玩樂中度過的
,但到了中學,壓力一下子變大。從分班舉措看,誰能否認,競爭其實早在孩子上高中
前就開始了。”
和許多美國高中類似,斯卡斯代爾中學要求學生必修數學、英語、科學(包括生物、化
學、物理)、歷史等。盡管下午3點就放學,但學生要花大量時間完成作業。有一次,田
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頁紙的小論文。起因是歷史老師在課上播放了關于“奴隸制”
的三部電影,并據此布置論文:“這三部電影是如何反映美國奴隸制這段歷史的?”
中學生寫論文要達到什么水準?曾有學生洋洋灑灑地就某一事件寫了很多認識,結果被
老師痛批。“沒有自己的觀點,僅僅是材料的堆砌!”
田田的書包總是很重,因為除了六七門學科的教科書,還有其他必讀書和選讀書。比如
,英文老師會讓大家精讀小說,如果你選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慘了,600多頁
。有人曾測算,美國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課本,約104斤重。
有時老師甚至不上課,讓學生泡在圖書館查資料、寫論文。“答案沒有正確或錯誤,只
是你得有insights(見地),并且自成邏輯!”田田重復著老師的口頭禪,美國教育從
小強調批判思維,學生壓力巨大。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死記硬背”。“盡管老師說記時間段就可以,但到了
考試時,七八十道選擇題,答案都很接近……”見識了SAT2歷史科目中大量的選擇題,
美國學生明白,必須乖乖“背歷史”。
除了必修課,美國的中學生還須應對大量的選修課。相較國內課堂,美國的中學給學生
提供選課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會開設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等多個語種,供學
生選擇。
有人就在3年里學了三種不同的語言,目的是為了每學期都得到好成績語言入門時總是簡
單的。
雖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這不妨礙少部分人會連續三年選擇艱深的拉丁語。事實上
,當大學招生官拿到成績單時,不僅看“分數”,也看“科目”,看學生是否選擇了所
在學校最難的課程,是否愿意挑戰自己,并獲得好成績。
拼教育,美國家庭不輸給中國家庭
到了大學申請季,競爭變得隱蔽,但更為駭人。老師會提醒學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請學
校的信息;有的家長在超市遇見會裝作不認識,誰都不想告訴對方,我的孩子報了什么
學校,以免引來“同伴競爭”。
今年,田田11年級,進入學校的“榮譽協會”,這是美國中學里的一個特殊組織,只有
入學兩年各科平均成績達到全A的學生才能參加。協會有項明文義務,即會員自動成為“
學生導師”,為同學義務指導作業。在美國教育中,“服務他人”的意識一再被看得很
重。
當然,協會不只有義務,也有“權利”。在許多學校,榮譽協會成員即是“名校候選人”
。每當名校招生官到校時,會讓校方打印一張平均成績排名在學校前20%-30%的學生名單
,而這往往就是榮譽協會名單。據此,在美國家長圈里,“榮譽協會”是絕對值得一提
的談資。
數據顯示,由于申請人數增加,常春藤盟校的錄取率已經連續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
到34302份申請,錄取2032名,錄取率為5.9%;普林斯頓收到26664份申請,錄取率7.9%
,皆是兩校歷年最低水平。
“許多人說,在美國考大學很容易,的確,全美有3000多所大學,幾乎可以做到‘全民
上大學’。但,如果不是名校畢業,就業依然困難。”左貞有三個女兒,田田是老二,
大女兒前年被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老三還在讀初中。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
覺到:為了孩子的前途,美國家庭拼教育的勁頭絲毫不輸給中國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幾乎90%的家長都給孩子請了家教。周末,孩子們流連在各大家教培訓班
。而家教價格不菲,一節課,一小時,得好幾百美金。
與中國的學生需要應付期中、期末考試不同,美國的考試次數更頻繁,并且每次考試成
績,都與“前途”相關。
比如,AP課程會在高中高年級時陸續開出,由于課程難度相當于大學一年級課程,通常
是“有條件入讀”:大部分高中要求學生前兩年的平均成績達到A,甚至A+,才有資格選
擇AP課程。而這意味著,在前兩年的學習中,一次考試失誤,就可能讓平均成績從A滑到
C,從而與AP課程無緣……
在這種環環相扣的評估體系下,孩子們對每項作業、每次考試都格外看重。“許多美國
家長從小就帶著孩子去運動,讓他們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多年后我才知道,他們是通
過運動培養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和吃苦精神。”左貞說。
也有人承受不住壓力,去看心理醫生。在美國學生中,這很流行,一旦醫生認為孩子有注
意力障礙,他們的考試時間可以翻倍……學校關于公平原則的考量,也讓不少學生通過
“表演生病”騙取更多的考試時間,為了更好的學業表現……
求“亮點”,瘋狂投入課外活動
美國的中學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乍看起來學生學業挺輕松,但現實是,很多學
生每天凌晨一二點睡下,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他們把大量時間投入課
外活動,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每天練琴外,她的課余時間被各
種活動填滿:辦校報,采訪、寫稿;參加網球訓練,每周1小時;和同學創建社團,去社
區為植樹籌款;此外,還有她最喜歡的校數學隊訓練,在男生居多的數學尖子中,她是
難得的女隊長。
每周放學后,田田都有一兩次集中訓練,做各種怪題難題,還要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
賽。田田帶領的團隊曾奪得當地100多所中學參與的數學比賽第一名。
此類校園俱樂部在美國中學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樂部有辯論隊、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校
報,數學隊等。它們往往采取積點制,俱樂部成員要通過比賽次數和比賽表現積攢“積分
”。通常,校際間比賽比較頻繁,但只有攢到相當積分的會員,才有資格代表團隊參加
州際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如果積分一直不足,意味著淘汰。
有時候,參加俱樂部或社團的壓力甚至超過學業。田田的好朋友參加辯論隊,幾乎每周
都要比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材料、反復修改辯詞。有的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社
團,比如開展“基因”研究,這比課堂學業還要艱深百倍。
這些課外活動都在下課后,時間至少兩小時,進入決賽后花費的時間更多。學生們回家
最早是吃晚飯時間,有時是七八點,然后再投入作業。“晚上12點睡覺算早的,凌晨一
二點睡覺是常態。”
田田的周圍,幾乎所有人都過著這樣的忙碌生活,而這種氛圍,又促使著每個人追求各
自的興趣這是美國中學的文化,當然,也夾雜著美式“高考(課程)(微博)指揮棒”效應

數據顯示,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中,SAT閱讀、數學和寫作成績超過700分的申請人
分別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從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當同學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時,課外活動成為競爭的又一個戰場。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一直有“特長”欄,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
表格下有“得獎地區:州、全國、世界”的等級提示。如果不是成績斐然,不算特長,
特長必須“與眾不同”。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很多美國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活動,其實是為了發現自己的擅長點,這樣一來,他們
興趣愛好很多。但必須承認,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專長,并不容易。”左貞說。
田田的數學老師在聽完她彈奏時,曾感慨,“看著你的兩只手快速地鍵盤上飛舞,就好
像看你在解數學不等式,左右開攻!”數學、音樂是田田的興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長點
”,她無疑是少數的“成功學生”。可在這種教育生態下,也有人堅持不了,幾近崩潰
,“有的同學會跑到老師辦公室大哭,但其實他們的成績也不算很差……”
有人說,正是美國教育的這種特點,讓學生發展了許多興趣,并且在選擇專業時會考慮
“融會貫通”。也有人看到,美國學生對此感覺壓力巨大,嗑藥、騙心理醫生的伎倆愈
演愈烈。
陽光之下必有陰影,對一心送孩子出國的中國家長而言,有必要了解的是,真實的美國
留學,不只是在中介交30萬元保證金那么簡單。就算能進哈佛、耶魯,赴美留學根本不
是“逃離學習苦海”的出路。
在美國學習,沒有捷徑,無法突擊“優秀”,這是個常識。
作者手記
美國教育很“美”?那是誤讀!
美國的中學到底是什么樣的?或許我們真的有太多誤解。
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國移民家庭開始在網上抨擊那些三流寫手、短期到訪者和交換生構
建的“美好中學”圖景,并斥之為“不負責任,嘩眾取寵。”
當留學日益低齡化,我們或許真有必要認識一個真實的美國中學生活。
美國記者愛德華·休姆斯,曾獲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從2001年秋季開始,他花了
一學年時間,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點”。他在這所學校聽課,和學生聊
天,采訪學生和老師們,還在這個學校教一門論文寫作課,甚至也親自參加考試。
一年的體驗,讓他寫成一本書,書名叫《夢想的學校》,此書在2003年出版,全書近40
0頁,只有3大章,他在長達188頁的第一章用了這樣的長標題:“4是有魔力的數字:4小
時睡眠,4杯拿鐵,4.0”。
這本書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學生群像: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
小時,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有人說,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國所有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高中生。但
是,田田母親左貞女士一直對我強調:“直到現在,許多人依然在誤讀美國的中學生活
、美國的中學生。事實上,美國有一大批學生刻苦努力,成績優秀,追求卓越。
作者: F93935 (帥氣小書生)   2015-04-12 15:57:00
這你也信
作者: westwet (西溼)   2015-04-12 15:57:00
華裔,懂?下一位
作者: ekoj (夭竹)   2015-04-12 15:58:00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作者: darkbrigher (暗行者)   2015-04-12 15:58:00
米國那邊只會唸書沒用的 還會看課外活動啥的
作者: decorum (Festina Lente)   2015-04-12 15:59:00
美國的一般人要進精英大學 必須很拼命 壓力很大Harvard學生看心理師的比例 一直全美第一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5-04-12 16:02:00
不比較那麼高端的...就說2-6這位貴婦...她的求學過程...就很美式...長大以後過得一點也不差...她也一路很開心以她的例子..台灣是適合這樣的教育的...但就算適合...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04:00
要進常春藤名校就得非常努力,美國也一樣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5-04-12 16:04:00
願意放手的家長又有多少?...鄉民很愛酸八咖炯...也許那些父母沒有強勢干涉教育的八咖炯才是最快樂的學生這樣講也可能是太過理想化...太過極端...但這些人事物..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填鴨教育等等的同樣一起同時發生在台灣.
作者: lance8537 (小砰砰)   2015-04-12 16:11:00
唬爛 高中寫個屁論文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12:00
英國也是一樣,私立學校非常注重成績,競爭激烈英國只有7%的學生就讀私校。但牛津劍橋50%以上來自私校edu.qq.com/a/20141223/031424.htm英國私立學校課業也是非常繁重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5-04-12 16:16:00
他們沒有念頂尖大學頂尖高中的人出社會生活一樣有保障..當你眼中只有競爭激烈的私立學校和頂尖大學的時候...你已經不英式也不美式...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19:00
英美最富裕的家庭還是希望子女進入一流的頂尖大學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5-04-12 16:20:00
是的但是這個社會還是要給不富裕不頂尖的小孩一個舞台...英美富裕家庭和台灣富裕家庭家長想的是一樣的事情...可是你看到的他們那叫英式美式台灣這叫台視中視...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22:00
那就是大家普遍知道的公立學校,非常快樂輕鬆的
作者: mrschiu (布萊恩的老婆)   2015-04-12 16:22:00
並不會有人認為台灣的富裕家庭做的是美式教育...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24:00
我覺得還是像歐美一樣,分級吧,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富裕的或有前途的(可拿獎學金)。或者像德國一樣分流有能力的讀精英教育,普通的就普通教育
作者: delaluna ( ̄︶ ̄y)   2015-04-12 16:31:00
通篇在講菁英階級教育 整個教育體系不是只要菁英階級這篇的case應該不到全美10% 另外90%通例有沒有討論?
作者: wo2323 (狡猾小狼)   2015-04-12 16:35:00
推資料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36:00
這是沒有辦法的,社會最頂層的就只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只有實行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英美德都如此,日本也一樣,東京大學醫學部和京都大學醫學部的200名新生80%來自培養精英的私立中學真的要比,就只能比這些私立中學
作者: delaluna ( ̄︶ ̄y)   2015-04-12 16:46:00
今天在講的是整個教育體系跟整體國民的價值觀 講菁英教育毫無意義 全世界的菁英教育都差不多就是這一套就算中國也跟美國差不多 沒甚麼好討論的
作者: wahaha99 (此方不可長)   2015-04-12 16:50:00
推樓上
作者: wladimir (wladimir)   2015-04-12 16:52:00
news.xinhuanet.com/asia/2015-03/31/c_127640080.htm老老實實學韓國。如果你的競爭壓力不大,甚至上哪個大學找個什么工作將來收入都差不多,你一定有閑情逸致搞想象力。如果面臨考不上名校未來收入就必然不行的局面,你最好還是先考上再想象。高中最根本目的是把人分類。學歷就是最好的門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