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razin (Lorazin)》之銘言:
: 小魯勞工家庭背景 從小音樂白癡
: 音樂背景只有 國中吹過兩光樂隊 只會國歌 國旗歌 開會樂 跟頒獎樂
: 大學時聽女生上實驗課在聊古典音樂跟歌劇 覺得很潮
: 所以曾經抓了個古典大帝的mp3 後來覺得只有蕭邦夜曲 不會讓我看書分心
: 現在換了好音響 還是聽蕭邦覺得有點沒進步
: 請問古典音樂達人 古典音樂到底是在聽什麼?
大問哉! """ 古典音樂到底是在聽什麼? """
其實如果說:只是聽爽而已。
用這種白爛藉口,或許,就可以說服99%的台灣垃圾級音樂教育受害者吧。
可惜古典音樂不像現代商業化音樂,所以沒辦法"聽爽而已"。
古典音樂是"高級藝術品",
簡單說,你如果沒有從音樂藝術的基礎開始一點一滴學,那你是聽不出來古典音樂的。
就像現代屁孩是不會定期去美術館看油畫展的,
他們只會在家盯著電腦螢幕看著那些附有文字說明的PS搞笑照片大笑說"好爽"這樣。
因為古典油畫藝術也是"高級藝術品"。
╮(﹀_﹀")╭
聆賞古典音樂,是欣賞品味藝術品。而藝術品的好壞,要怎麼分別?就看聽眾自身的功力
我常用寫散文來做譬喻。
欣賞一篇散文,或是任何藝術品,分兩個基本要求:
首先是基礎能力,再來則是創新能力。
什麼是基礎能力?就是創作藝術品的基本功。
寫散文的基本功是什麼?
不能有錯字,不能前後句子矛盾,不能句子不通順等等等。
這就是基本功。
同樣的,欣賞古典音樂,要求聽眾的基本功就是:
你知道這個樂章樂譜要求音樂是長啥樣。
光這點就可以打死99%的台灣古典音樂聽眾。
再來就是創新能力。也就是創意。
寫散文的創意會是什麼?
例如余光中寫過的散文,另外一個作者也寫同樣的題材,但是內容創新,翻出舊窠臼。
這就是創意。
同樣的,欣賞古典音樂,要求演奏家的創意就是:
貝多芬第九號古今中外一海票天才表演過,那麼,現在你們NSO還可以怎麼演奏?
台灣聽眾要能聽出這些創意,也意味著聽眾有聽過其他版本的演奏,這才能進行比較。
聆聽古典音樂作品,是要用基本的個人音樂素養,品味這作品是否達到你心中的要求。
所以常常會有巴黎聽眾不喜歡這個指揮版本,反而維也納聽眾超喜歡這種事情XD
藝術大師的創作,都是經過無數群眾再三考驗而流傳下來。
所以,不論是聆聽現場的古典音樂演出,還是聽過去大師經典錄音唱片,
都是在自己問自己:你喜歡不喜歡,為什麼?
"爽"、"潮"這些無意義辭彙,在我們古典音樂迷這裡,只會用來形容那些無知的人上。
古典音樂大師歷時多年嘔心瀝血的音樂結晶,那有可能只是個"爽"字就能唬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