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年級末段班。國小時候成績總是在前三名,回家沒有卡通沒有連續劇能看,
有印象的多數時間都在念書。因為不太會與人互動,以致於同學覺得我很囂張,
被排擠好一陣子。
國小畢業拿了縣長獎,但縣區、市區的國中資優班都以些微差距落榜,
進了學區內的國中。
這個縣立國中也是升學主義掛帥的學校,有不少被家長跨學區送來念書的同學,
單純的環境下沒什麼學壞機會。被欺負的情形少了,反而是我捉弄人比較多。
這三年很快樂也很順利。班級排名很少掉到第二名之後、校排名最好是第五名,
而平均大約是二十名上下(當時學校每年約有四十位能考上第一志願高中)。
另外也因為運動細胞不差,成為學校小小的風雲人物,人際關係變得很好。
國三的時候被編進了假日班,
開始一個禮拜68堂課(一到六各10堂、日8堂)加上晚自習的地獄般衝刺。
在那個基測滿分300分的量尺分數年代,考了一個永遠記得的分數:
國文錯3題扣11分,英文、自然各錯1題扣10分,社會錯2題扣8分,數學全對
,總成績271分,PR97,一分之差與一中失之交臂,這一年拿縣長獎畢業。
一直認為這個轉折是改變人生最重要的關鍵。
失去第一志願之後,我想去社區高中和原來國中的多數朋友們繼續當同學,
但家裡不允許,認為我會考差就是因為被同學帶壞的關係,
所以堅決把我送進男女比例很懸殊的第二志願學校裡。
從那時候起,為了表達我的抗拒跟憤怒,開始了上課睡覺、回家擺爛的生活,
就算活在滿是女生的環境裡也絲毫提不起勁。
和家人的關係降到冰點,只有「不說話」跟「吵架」兩種生活模式。
不管在哪裡都沒有棲身之所。
每天都帶著兩行淚痕在接近清晨時睡著,在高自尊與高度違抗之間找不到平衡點,
只能在枕頭下放了把剪刀等待有勇氣的那一刻,還好剪刀先被發現了。
上了大學才知道,這種每天像行屍走肉一樣,覺得步伐沉重、失眠、永遠不開心、
食慾大好大壞、人際關係退縮的情況可能就是MDD(重鬱症)。
憂鬱情緒持續了三年沒有間斷。
高中成績很爛,班級、類組排名都是倒數,曾經有女同學某科考試成績不理想,
轉過頭來看我的考卷一眼然後說:「竟然考輸你!」又馬上撇頭回去。
徹頭徹尾覺得自己是廢物、班級內的邊緣人。從前是老師眼中的模範生,
但高中時期除了導師之外沒有其他老師認識我,只剩可有可無地冷漠,
意識到原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師長們公平地對待。
生活只剩下運動才是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可以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在上面,
這一年已倒數之姿畢業,但拿了體育獎。
大學不可能考好但也不算太差,靠著國中打好的基礎以及對生物的熱愛
(願意讀書時幾乎只念生物),就近考上了台中某醫大,選了名稱很帥的心理系。
大一上人際關係依然退縮,但成績卻出乎意料地拿了第四名,
憑藉著一點興趣與重新找回自信的想法,於是開始有了認真讀書的念頭。
雖然心態些微轉變,但是憂鬱情緒依舊。常想著如果沒有被強迫念那所高中,
那麼現在人生早就不一樣了,說不定考上更有發展性的科系?
說不定能無後顧之憂地體會大學生活,過得很開心?
愈這樣思考行為就愈退縮,婉拒參加所有系上的活動,不翹課、不遲到,
上課勤作筆記、下課後就回家,打球次數也開始驟減。
滿腦子都是盼著那已經消失殆盡的尊嚴。
病態的想法讓壓力大到暴飲暴食,甚至搞壞了身體,
像著魔一樣執著讓名次慢慢進步,但成績愈好卻愈迷網,
因為投入之後才發現心理系不是認真念書就有就業機會的科系,
大學畢業沒有證照資格,研究所畢業才可以。
常常抱怨選擇心理系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大學部畢業好像很出路廣闊什麼工作都能作,但其實也是什麼工作都不能作。
雖然忘記大多數上課內容了,不過依然很感謝這四年的薰陶,
讓我更進一步認識精神疾患,釐清了很多錯誤刻版印象。
以及深切體會「同理心」的重要性,雖然很容易忽略,但還是時時期許自己應該做到。
而影響最深的是大三下學期某堂團體演練課程,
在處理、澄清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升高中那個給我帶來極大困擾的起點,
只剩下欠缺道歉的憤怒感而已。
像是打開開關一樣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與家人互動過程開始有了變化。
某次聊天過程中,很平淡地聽到了那句「對不起!」
歸功於自我實現預言,有一種傷口終於結痂的感覺,
明白不管是態度還是應對方式,其實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罷了。
心理系大學部畢業要先考上錄取率極低的臨床、諮商研究所,
度過兩年碩士生涯外加一年實習,
畢業後要再通過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證照考試。
經過這樣的過程才會變成心理師。
「想成為心理師助人,但不想作研究,可是不作研究不念研究所,
就不會有足夠的專業專業知識幫助人!」
「花費的時間成本太多了,至少還要再三年!」
所以我放棄研究所,放棄心理師這條路。
拿了七次書卷、系上第一名畢業,四年成績總平均是92分多一點,
因為縣市合併沒有縣長獎,所以拿了市長獎。
不像多數分享的鄉民一樣有個勵志的結果。
畢業、服役之後我變成了一個全職國考魯蛇,接近兩年的過程中落榜四次,
如果今年再考不上就得去找份22K工作餬口。
「雖然還是活得很掙扎,雖然還是常常覺得憂鬱,但這是我選擇的人生。」
「跌跌撞撞也要撐下去,作好準備然後把自己當作一張彩券,直到中獎翻身那天。」
至少我是這樣安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