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
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5/04/20/2015042000231.html
譯文:http://ppt.cc/9ct3
日不知反省 繼「嫌韓」「嫌中」後「煙德」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稱,自上月時隔7年訪問日本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批評安倍政權歪曲歷史問題的發言之後,日本國內一股疏遠德國的「煙德情緒」正在急劇擴散。「煙德」是意為「不舒服」、「覺得彆扭」的日語「煙たがる」和德國組合出的詞彙。雖然比討厭韓國與中國的嫌韓和嫌中情緒弱一些,但這也無異於表達出了對於對方國家的明確反感。
德國與韓中兩國不同,與日本不存在歷史問題及領土紛爭,反而和日本具有同為引發二次大戰的國家的共同點。但日本把德國當成排斥對象,是因為梅克爾總理近期的發言。梅克爾總理上個月訪日期間,曾說過:「正視過去是和解的前提條件。德國重新被國際社會接受,也是因為正視了歷史。日本也應該為了和周邊國家和解而努力。」
這一發言招來了始料未及的反效果。大多數日本人在判斷發言的妥當性之前,對「逆耳忠言」表現出了無條件的抗拒反應。在發言之後,外務相岸田文雄表示不滿說:「單純地比較日本和德國的戰後處理,是不恰當的。」此後,網絡上「德國就這麼了不起(到了可以給日本忠告的地步)嗎?」「德國沒有居高臨下對日本指手畫腳的立場」,爆發出各種反對之聲。
反過來,不少輿論也批判了訓誡日本的德國。最近希臘齊普拉斯總理要求德國賠償納粹所犯罪行的賠償金,被德國政府拒絕的事情被拿了出來,認為「德國如果想反省過去,就應該給希臘下跪謝罪,然後拿出所有的損害賠償金」,這種意見獲得了很大的呼應。
日本保守輿論也趁著「煙德情緒」,站出來「打擊德國」。產經新聞在上月11日的報導中指責說,「不要將納粹和日本混為一談」,「日本沒有像納粹德國那樣有組織地對特定人種進行迫害和屠殺」。月刊雜誌《Themis》在本月號上發表文章稱:「猶太人大屠殺是和大東亞戰爭(日本和聯軍在太平洋進行的戰爭)與日軍慰安婦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
然而,也有人指出,最近在日本蔓延的「煙德情緒」並不正常。德國史專家——日本拓殖大學的佐藤赳夫(音)教授說,雖然有人批評德國把戰爭的所有責任都推給納粹,但沒有任何過錯的現代德國人也在一直盡力承擔(戰爭的)責任的態度毫無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