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數人有個很有趣的觀念,想說不是摩爾定律? 顯卡的效能會越來越好。
我現在不要花大錢買貴的顯卡,先存錢,晚一點再買顯卡,
等存夠了錢,這張未來中階卡的效能就可以等同於現在的高階卡了。
這個理論有幾個問題,第一點是遊戲商的大作總是會一直往前推。 現在買的中階卡,
頂多讓你玩以前的高階遊戲特效全開,但對眼前剛出的大作來說,它就只是張中階卡。
其次,顯示晶片供應商也沒那麼笨,他們的產品線從低階到高階是很早就已經規劃好的,
搬石頭砸自己腳這種事情他們才不會幹。 等到你買的中階卡能跑動當年大作特效全開,
那個遊戲八成也已經離現在的市場很遠了。
老實說,一張五千塊的顯卡,大概只能算中階以下的貨色,
離晶片公司真正定義的中階還有一段距離。
舉個例子來說,五年前的GTX460就是中階裡面的主力。
熱門大作可以跑(特效當然沒辨法全開),但效能也還過的去,
很多當時的遊戲都可以有不錯的表現。 當時大概一張七千塊台幣左右。
你用同樣的價格去查看看原價屋現在七千多塊的卡有那些? GTX960。
有沒有覺得很有趣? 過了五年,從460到960,怎麼價錢還是在這個水準?
所以從晶片商到板卡廠早就把價格給定好了,你要玩到當季大部份的強作?
請買中階主力,而這個價錢大概就是七八千塊那個水準。
高階卡的價錢也定的差不多,五年前的GTX470大概一張是一萬二到一萬四。
現在去原價屋查,你會發現一萬二到一萬四,能買的就是GTX970。
要玩高階顯卡,你就是要付一台主機的錢。
至於再上去的那些效能怪獸,量都是少到不行,只是晶片商拿出來做個口碑而已。
像我們這種一般人就不要去湊熱鬧了,那本來就是給有錢人買的。
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就是要認清,高畫質和口袋的深度絕對是有關連的。
口袋沒錢? 抱歉,效能全開那就別想。
還有有時候會出現跳水價的卡,這種狀況就不一定可以買,要看情況。
如果是已經出現很久的產品,突然莫明跳水,那表示銷路可能很不好,賣不太動。
老闆看了數字很不開心,每天把負責這個產品的人叫去罵也沒用,
只好大降價砍一波拼看看。
但為什麼會賣不動一定有原因,八成有什麼卡的價錢更便宜而效能一樣或更好。
不然就是老闆異想天開,硬是把卡上面裝兩個Display Port結果沒HDMI port沒人要買。
不過如果砍這一波砍的有見血,有到骨頭,實在划算那就買吧。
如果是上市沒多久的新產品莫明其妙跳水,那八成後面有什麼新玩意要出來了,
而且效能差距玩家會感覺的出來。 或是這個產品出包,肯定是有什麼麻煩。
例如說明明沒辨法超頻到10GHz, 但硬是要出一張超到10Ghz的卡,那良率就會爛到爆。
就會一直只聞樓梯響但市面上完全買不到貨。 不然就是效能上不去,只好面對現實降價
這種時候去撿那就很容易中槍,要避免。
或是明明現在大家都在談970結果突然冒一批570出來,如果夠便宜這種是可以買。
因為八成是放在倉庫太久被遺忘,結果突然被挖出來只好趕快清掉,
不清掉會被大老闆罵到臭頭。
最後一定會有人問,那我到底要買那一牌的卡? 醒醒吧,顯卡的廠商只有兩家,
一家叫nVidia,一家叫AMD。 其他的都只是差在散熱風扇和超頻的幅度而已。
我不否認的確有可能發生有人偷吃步在那邊偷料或是偷偷在晶片廠的規範外超頻,
但反正保固期內掛掉,你找得到人修那才是重點。
產品壽命都是早就算好的,他敢保固三年就是算好了零件的壽命就只能撐三年。
能活超過壽命都是你賺到的。
如果他偷吃步讓你買的卡早昇天,那就出保固去和他換張修好的卡回家繼續用。
講了這麼多,如果要玩遊戲,有個還不錯的畫面可以看的話,
我個人是覺得除非你的預算能到八千塊,不然買張低階卡或用onboard的撐一下就算了。
買個中階以下的產品要玩遊戲真的會很雞肋。
※ 引述《AisinGioro (愛新覺羅。溥聰)》之銘言:
: 小魯去年五月買了人生最高一筆錢買顯示卡 本來我已經很久沒玩遊戲了
: 很久的時間都是靠內建顯示晶片
: 但突然想衝一塊 貴的卡 一出手就是五千的 R9-270
: 那時滿高興的
: 找了看門狗 刺客教條來玩
: 那時才發現
: 原來五千塊的顯卡也沒辦法特效全開 年底的大革命 都快變成最低建議配備了
: 現在的GTA5 也差不多等於建議配備....
: 有八卦嘛 為什麼現在遊戲都是顯卡怪物
: 為了玩GTA5特效全開 花好幾萬買一張 Tita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