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illiamshen (我要找名人!)》之銘言:
: 大家好 小弟我不才,最近探討到臺灣文學的部份
: 深知臺灣文學是我們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
: 臺灣文學的寫法
: 有分 漢字 羅馬字 還是漢字羅馬字交叉
: 但小弟我想不到它們之間帶來的利弊還有現今該提倡何種較好,請各位幫幫小弟我
: 還有這不是作業是單純看到羅馬拼音看不懂
: 想說到底要使用漢字來書寫還是羅馬拼音好
台文發展真要講起來很複雜,歷史上至少出現過三種系統:
1.漢字系統-歷史最為悠久,清治時期文人都用這個寫詩作文
2.羅馬字系統-清治末期(19世紀)由長老教會為傳教之便而發明的
3.台灣話假名-日治時期官方為便於日籍官員學習台語所創造的書寫系統
以上三種系統中,第一種因為台語本身因發展過程中已加入不少外來語
例如麵包(pan)、摩托車(autobike,和製英語)來自日文,肥皂(savon)來自法文
故純漢字不可行
純羅馬字優點在於易學,馬偕就用羅馬字譯本聖經教會不少失學民眾讀聖經
但與傳統完全脫節也不好
台灣話假名主要為日人學習便利而創(當然可能也考慮給本地人用,畢竟當時台灣已是日本領土)
但日治時期結束已久,官方通用語已不再是日文,該系統失去實用意義
勉強要用也只能用在日文外來語,也不是好方法
因此如果要提倡,可能漢羅並用是最好方案
其中底層的拼音系統應採用通用拼音,因為通用拼音是國內學者特別為國人研究發展出來的
無論福佬語、客家語、南島語皆可使用,可避免一國多制
各族群通用同樣拼音系統也有助於彼此了解、促進族群交流與平等互惠
對於族群對立的化解和社會和諧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