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臺灣的醜建築去哪邊學來的?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2015-05-07 01:01:12
※ 引述《taipeiguy (taipeiguy)》之銘言:
:  如果還能認為日本在臺灣留下的建築 "很美"
:  啥新古典式
:  這種社會的確是美感的地獄,沒救。
:  臺灣不是歐美日殖民地,
:  如果建築表現不出固有的文化特色,
:  又有何美感可言?
:  就算吧羅浮宮copy一份在臺灣,
:  美嗎?
: 更別說日據建物那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 "歐風"
:  如果不能想通這一點
:  算不上了解美感,
:  一般民眾想不通就算了,
:  連建築系師生都弄不懂,
:  與其指鹿為馬說日據建物 "很美" "新古典"
:  還不如退而求其次,蓋些公寓,
:  至少還實用些。
:  美感或美學,與文化根基有關,
:  與啥革命公民無關。
有這樣的觀察是不錯,但是有些歷史事實必須點出,
首先,日本時代在台灣建築的西方歷史主義樣式建築,
在比例、風格的準確性上是很高的,絕對不是畫虎反類犬的東西,
因為這是他們用來對台灣人彰顯自己的先進性(西化)的標誌,
不是像今天台灣蓋的西洋建築,隨便東拼西湊起來的怪東西。
一般來說,1916年赤坂離宮完成就是日本完全吸收了歐洲歷史主義建築的代表。
另外,日本人並不是沒有嘗試去表現台灣的地方特色之建築,
在殖民前期他當然不會去思考殖民地文化表現問題,但中後期的確有這樣的思考,
井手薰的建功神社(今日的南海學園視覺教育館,只剩主體,大部分已改建)
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引起日本內地很大議論,
同樣他的作品中台北公會堂(今天的中山堂)也被認為是融合了台灣語彙,
其他還有幾個例子就不提了,之後現代主義抬頭+進入戰爭期,
然後台灣易手,這樣的作品沒有成為主流。
戰後,展現國民黨道統的北方宮殿樣式建築跟現代主義建築的交雜,
形塑今日台灣的主要樣貌,
台灣的文化要展現在建築上,目前主要認為是1990年代以後的宜蘭經驗,
黃聲遠或許可以當作代表。
台灣現在建築的問題很大,這開一學期的課來講也很難講完,
我姑且歸類於營造體系的限制、專業者的失能、民眾的無力化,
台灣的建築專業者的確要加油,民眾也必須多關心自己周遭環境,
這問題怎麼解決,仍待努力中。
至於只求實用的機能主義,套一句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老話:裝飾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
你不可能壓抑人的慾望的。
作者: robin426 (MR.Ghost)   2015-05-07 01:13:00
黃的東西說好聽點是有在地性 不過美感超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