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rocus (哪來的)
2015-05-11 10:33:02貓頭鷹人 盼呼叫出貓頭鷹公路
2015-05-11 09:32:05 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http://uc.udn.com.tw/photo/2015/05/11/1/794795.jpg
被稱為貓頭鷹老師的劉育宗,不只能模仿叫聲喚來貓頭鷹,也投身相關
環境教育。 記者翁禎霞/攝影
「如果8秒內有呼應,那附近必有貓頭鷹的家」,林務局屏東林管理處
巡山員劉育宗是會呼叫貓頭鷹的「貓頭鷹人」,在他疾呼了8年後,全
國各地都展開了尋找貓頭鷹的活動,而他最希望能在自己的家鄉呼叫出
一條貓頭鷹公路。
民國76年他還在玉山國家公園服務時,劉育宗發現自己居然可以學貓頭
鷹叫,從此與貓頭鷹幾乎畫上了等號,尤其是「叫」出了名聲後,這幾
年從台北、台中到高屏,各地想要認識貓頭鷹的社區,一定點名「貓頭
鷹人」到場呼叫。
光是今年暑假就有17場貓頭鷹活動等著他,「我做的不止是呼叫而已,
我要做的是扎根環境教育的工作」,他說,貓頭鷹是環境指標動物,牠
出現的地方,都是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樹林回來了,貓頭鷹也會回來。
「在台北101旁就有貓頭鷹的蹤跡」,他說,在台北市的 70多座公園裡
,有3分之2都有貓頭鷹的蹤跡,這是都市裡可喜的現象,他到處去呼叫
,不只是希望大眾認識貓頭鷹,更希望民眾從此更愛惜環境。
在屏東縣,長達70公里的沿山公路,北自高樹、南至枋寮,幾乎都有貓
頭鷹的蹤跡。據他觀察,近年政府大量造林,讓貓頭鷹跟著進駐,尤其
是潮州八大森林及綠色隧道一帶、還有穎達農場附近,都是貓頭鷹聚集
的森林。
根據多年的呼叫經驗,他說,如果呼叫8秒之內有貓頭鷹回應,那附近
500 公尺必有貓頭鷹,有時候還不止一隻回應,此起彼落的「嘻、嘻」
聲真的令人振奮,如果以 500公尺有3隻計算,那整個沿山公路豈不有
4至500隻的貓頭鷹聚集。
大約6月以後的傍晚,就是貓頭鷹在夜裡熱情回應的季節,大抵每年的
貓頭鷹約會就是在6月以後展開,領角鴞、黃嘴角鴞、鵂鶹等都是沿山
公路的常客。
「這裡正是不折不扣的貓頭鷹公路」,跑遍了全國各地,他特別在臉書
上宣布,今夏都要留在家鄉,繼續呼叫貓頭鷹,更希望能為家鄉催生出
貓頭鷹公路,讓家鄉人可以更不一樣的眼光看待這一條公路的生態與山
林。
●貓頭鷹小檔案
又稱為梟、鴞,因為面形似貓,因此得名「貓頭鷹」。它周身羽毛大多
呈褐色,飛行時無聲,在漆黑的夜晚,能見度比一般人高出百倍,不過
叫聲淒厲,在民間常常被誤以為是「魔神仔」。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7470/894080
https://youtu.be/edMPKKNxr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