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邊緣性人格卻不自知的八卦?

作者: ManaBear (瑪那熊)   2015-05-15 12:08:57
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這個詞
來自DSM-Ⅳ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台灣翻成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
但目前已經出了第五版,對於BPD的看法也有些調整。
第四版描述這個族群會有的幾項特徵(未必全都有)
我試著用淺顯的白話說明:
特徵1、非常努力於避免實際或想像中的被拋棄
這個族群會非常非常地擔心對方離開自己,
而且會過度地想像自己會被拋棄。
也就是說,這群朋友心中的「警報器」特別敏感,
對於環境或另一半的一舉一動特別敏感,草木皆兵地放大許多「線索」。
很多不會引起一般人擔心的事情,卻會讓他/她們的警鈴。
例如,看到對方與別的男生/女生說話、
對方遲到了一會兒、對方暫時離開一陣子等。
對他們來說,這些事情會讓他/她覺得
「對方好像要離我而去了」、「對方不要我了」,
且這會讓他/她們覺得「我是很糟的」。
因此,在人際或愛情中他/她們習慣緊迫盯人,
不停地懷疑、觀察、檢驗對方釋放出來的訊息與線索。
像是奪命連環call、隨時掌握你的行蹤、交友狀態等,
鑽牛角尖地過濾他/她們接收到的資訊。
因為在這群朋友內心最深處,其實會擔心、害怕自己被丟下、孤伶伶一個人。
特徵2、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
這群朋友可能很快投入一段人際關係或愛情中,
讓人有一種「進展神速」的感覺。
例如對方只是認識不久甚至只在網路聊過幾次,
但這群朋友會很快地認定他/她是很棒的人而交往,
將對方過度理想化,產生許多未必符合真實的想像,
於是迅速地分享許多私密事、希望對方時時刻刻陪著自己。
通常在剛開始因為熱戀期,所以我們會覺得很自然、沒什麼不好,
但當熱情趨穩、回歸日常生活時,
這群朋友往往覺得「怎麼你/妳跟之前完全不一樣?」,
另一半的些微變化成為他/她們的危險線索,
讓他/她們覺得關係有危險了、對方要離我而去了(如特徵1)。
於是,在這群朋友眼中原本一百分的對方,
會頃刻間被他/她們當成「糟糕的傢伙」,
並開始抱怨「真是不關心我」、「不懂得照顧我」、
「不知道我要什麼」、「陪我的時間超級少/都不陪我」等。
我想大家應該注意到了,這群朋友所說的話較為誇大。
精確地說,他/她們習慣二元化思考(不是二次元思考)。
也就是他/她們容易陷入一種「非黑即白」的判斷模式:
「這個人要嘛是一百分的真命天子/天女,要嘛就是零分的壞傢伙。」
「他要嘛是永遠關心我的好人,要嘛就是只會傷害我的壞蛋」
在他/她們的想法中,
比較難有「這個人雖然有缺點,但大部分都很不錯」的灰色地帶。
通常在我們與別人的互動中,
會看到對方的小缺點,但也能看到對方的許多優點。
或是,我們跟男女朋友在吵架時,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這樣,
但仍然可以在情緒穩定後想到平常兩人甜蜜幸福的影像。
我們的觀點常在全白與純黑中移動,找尋平衡點或保持某種程度的彈性,
然而對這群朋友來說,目光往往只聚焦在一條線的兩端點。
當他/她們發現原本其中一端的想像破滅後,就會將對方打入另一邊極端。
從原本以為對方會完全照顧、陪伴自己,轉為認為對方必然會離去、傷害到自己。
特徵3、常有認同障礙,自體形象或對自體感受持續明顯不穩定
通常我們對「自己是誰」、「我是個怎樣的人」
有著還算穩定、明確的看法,
在思考一會兒後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而且通常答案不會變動太多。
然而這群朋友對自己的觀點、看法較易有大幅度的變化。
例如原本覺得自己還滿有能力的,
但遭遇一些挫折後,會快速地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或是原本對生活有某個目標、對世界秉持某些價值觀,
但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完全顛覆之前的想法。
如同特徵2,這些對自我或他人看法的轉變,往往是在兩極間跳躍著的。
特徵4、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衝動行為
這類衝動行為滿廣泛,例如賭博、亂買東西、
瘋狂大吃大喝、飆車、濫用酒或煙甚至毒品、
危險的性行為(多重性伴侶、不做安全措施)等,
簡單來說,就是可能傷害自己 或帶來麻煩的冒險行為。
特徵5、重複出現自殺、自傷的行為或威脅
這類朋友有時會出現自殺或自傷的行為,
有兩種狀況,
一是同時也有憂鬱症或其他心裡困擾
當情緒很低落、覺得無望時,而出現想自殺的情況
另一種情緒並非如憂鬱症者因為無力感、無望感而尋死,
而是用自殺自傷來進行「威脅」,
例如讓對方注意到他/她們或進一步「控制對方」。
什麼意思呢?
是指透過這些威脅來控制對方不會離自己而去,
或促使對方重視自己。
有些情況還可能是他/她們藉此來讓對方有「罪惡感」以順從自己。
而這也是大多數人遇到這群朋友時最艱苦的地方。
因為人命關天,你會很擔心對方是否真的傷害自己
(也的確有些人不只是用來威脅,會真的想自殺,或過程中不小心受傷)。
當對方說出「你要離開是不是?好,我死給你看!」時,
對另一方來說那種壓力、擔心與害怕是非常強烈的。
這不是「你就不要管他嘛!」、「不關你的事啊」這麼簡單。
畢竟對方是自己在意的朋友或另一半
所以當聽到對方以死威脅時,實在很難一笑置之或不受影響。
特徵6、心情反應激烈且情感表現不穩定
這群朋友雖然容易讓人覺得他/她們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
但有時也會表現出開心、快樂的心情。
然而,他/她們很容易因為一些事情(一般人可能覺得不是很嚴重的事情)
立即轉為暴怒、生氣、焦慮等(尤其是與關係有關的事,參考特徵1),
但這樣的心情通常也不會持續太久,有時候幾個小時氣又消了。
以天氣來比喻,有點像夏季午後雷陣雨,
來得快去得快,但讓你很難捉摸何時會變天。
用股票來比喻,就是今天漲停,隔天突然跌停,起伏很大。
特徵7、長期感覺空虛寂寞
因為以上的這些特徵,
讓這群朋友比較不容易與人建立長久、穩固的關係,
通常身邊的朋友另一半會逐漸受不了劇烈變化的情緒、充滿張力的互動
(一下超愛你,一下很恨你),而與他/她們保持距離。
然而,這群朋友是很希望有人可以「完全」陪伴或照顧他/她,
所以常會因此感到寂寞、孤單。
特徵8、常表達不合宜且強烈的憤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當這群朋友生氣、憤怒時
(特別是他/她們主觀覺得另一半忽略、不關心或可能拋棄他/她們的時候),
不易控制發洩程度,
可能會以言語暴力講些很酸的話、口出惡言、人身攻擊等。
甚至是肢體或性的暴力。
然而在情緒過後(特徵6提過,來得快去得快)
往往又會有強烈的罪惡感、愧疚感,
並且覺得自己很糟糕,更擔心對方會離他/她而去,
而極力想彌補剛才的暴怒行為,
所以可能會極力討好對方。
特徵9、壓力很大時可能有暫時性妄想或解離症狀
這點比較少見。
就是這群朋友處於極度壓力底下時,
可能會想像對方真的離開他/她了。
或表現出一種「放空」的狀態,但通常只會維持幾分鐘到幾小時。
我自己不太喜歡用「疾病」、「疾患」來看待
而是以「個性」或「特質」的角度,
來看有這些特徵的朋友。
邊緣型人格既然是一種人格診斷
(「診斷」需經由專業精神科醫師進行),
那代表的是一種長期以來的習慣、個性。
只是這種特質,容易影響此族群的人際或愛情關係,
而造成別人或自己的困擾。
但經由專業協助,
是有機會慢慢調整這些習慣的。
希望大家不要單純用「疾病」的眼光,輕易貼標籤。
而且它是一種向度的概念
也就是你我都可能有一些此類族群的特質
只是程度多寡,以及實際特徵可能不同
例如DSM-Ⅳ列了九個,有些人可能有一兩個,有些四五個
即使符合的數量一樣,但也有程度上以及實際細節行為的不同。
也就是說,並非你「是」或「不是」邊緣型人格這樣二分法
而有程度高低的差異。
記得文中說的嗎?黑與白之間還有很多漸層的灰色。
若大家覺得自己符合好幾個邊緣型人格的特質,
或覺得自己的生活、人際關係常是混亂的
可以尋求專業的幫忙:精神科醫師、諮商或臨床心理師。
接續談一下,「遇到邊緣型人格特質者的情況」
這個族群的朋友很容易在人際關係中掀起波濤,
尤其當他/她是你的另一半,或比較親近的家人、朋友時,
常常會勾起你的愧疚、害怕、擔心,
卻讓你不知該如何脫離這種循環。
「他一下好愛我,一下卻很恨我。
我不清楚,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他?」
對方平常對你非常非常好,願意為你付出許多,
很喜歡跟你在一起,也很希望你常常陪他,
但似乎對於你的交友、工作或社團活動很有意見,
若你放較多的時間在他之外的人事物時,他會非常介意。
例如他很在意你跟其他女生/男生的互動,
希望你把FB帳號密碼給他
(如果你主動交給他,他會很高興;如果不給他,他會覺得你心裡有鬼)、
三不五時會檢查你的手機通話、簡訊、Line記錄,
或是很在意你有沒有常「保證」愛他。
當你沒辦法陪伴他、滿足他的要求時,他的反應會非常大,甚至曾經嚇到你。
他可能會用很大聲的音量吼你罵你、用尖酸刻薄的話對你人身攻擊,
甚至有可能會動手拉扯、摑巴掌、打你。
但這種狀況不會太久,他的生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並且會非常後悔剛才對你做的事情。
他會道歉、補償你,極力爭取你的原諒。
而你往往心軟,在原諒對方後,剛才的那場風暴似乎不存在,
他又成了撒嬌/溫和的好好女友/男友,
甚至吵完接下來幾天,他會對你更好、更溫柔,
送禮物或一起吃大餐,讓你覺得「他還是很愛我」。
直到下一次類似的情況又再發生:
突然因小事暴怒(你和多數人都覺得是小事)
==> 言語或肢體攻擊
==> 哭著道歉
==> 你原諒
你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一個漩渦跳不出來,
當你試著想脫離時,他可能會責罵你,說都是你害的;
或是他也可能哭著懇求你別走,嚴重一點會說「那我不想活了」。
你或許感到有罪惡感,覺得都是自己害的,
自己要為這段感情付完全的責任,
如果離開他,你就是個糟糕透頂的壞蛋。
所以你選擇留下來,享受和好後他對你的甜蜜,
心裡卻擔心著下一次的吵架不知是何時,害怕著他又會做什麼。
也或許你抱著剛哭完的他,一股「要保護、照顧對方」的感覺油然而生,
但,你卻覺得好累好累。
這是遇到邊緣型人格者,常發生的狀況。
「他/她為什麼要這樣呢?」 應該是許多人的好奇。
這群朋友容易讓身邊親近的人感到痛苦,
但其實,他/她們本身也很痛苦,也就是說並非「故意的」。
他/她們想要的,跟你我都一樣:一段穩定安全、幸福甜蜜的感情。
只是,他/她們難以控制這種「習慣」,
為了拉住對方,卻用了會將對方推很遠的方法。
從心理諮商的某些理論來看,
這群朋友在人際或感情中的狀況(極度擔心被拋棄等),
與過往兒童時期的經驗有很大關連。
更精確地說,與他/她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或爸爸)息息相關。
在這邊不做太過理論上的說明,
簡單來說,
若嬰兒、小孩子過早經驗到某些對他們來說太過巨大的衝擊,
例如照顧者突然消失或分離、無法滿足需求(生理與心理)、
劇烈的情緒起伏(前一秒對孩子好,後一秒又打罵)等,
都有可能讓孩子不易發展出「客體恆存」的概念,
也就是一種「知道並相信別人會穩定存在」的想法。
對遭遇衝擊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危險的」
所以長大後他/她無法輕易相信別人,
要不斷留意隨時可能崩壞的世界與關係。
而且他/她很難形成對自己的正向認同,
會猶疑「到底我是好的,還是壞的呢?」。
因此,這群朋友彷彿在湍急河水中漂流(危險的世界),
努力想抓取浮木(能完全滿足他/她的好情人),
但當好不容易抓到時心裡卻出現一個聲音:「我配得到這麼好的人嗎?」,
於是他/她很小心地觀察、判斷這根浮木是否會漂走,
當他/她感到危險時,便想將浮木抱得更牢,讓關係緊繃到窒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這群朋友對關係擔心、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想法,
會不自覺「投射」到對方身上:
「我的另一半大概覺得我不怎樣」、「他/她應該會離開我吧」。
於是,這群朋友不自覺地做出一些事情來「考驗」對方,
來「證明」他/她的猜測是正確的。
例如他/她會吹毛求疵、提出不合理要求、說話口氣差,
或某些容易讓人不舒服的事情。
而當另一半真的被惹火或因此給他/她負面回應時,
他/她就更確定自己的猜測是對的、更擔心對方終究會離開。
很弔詭,對不對?
刻意地安排好場景、劇本,
準備「重演」一次對方生氣、疏離甚至拋棄他/她的故事,
不斷地加強「關係總是不穩定、世界如此危險」的信念,
最後還可能大罵「我就知道男人/女人沒一個好東西!」
他們並不知道很多時候這是自己導演出來的悲劇。
會這樣在關係中不斷測試,
是源自於那個痛苦的心靈:「我不太相信我值得被愛、不覺得自己能擁有好的關係。」
但,他/她們卻又如此希望能得到,
而努力地找尋、抓住看似可以永遠陪伴他/她的另一半。
若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群朋友,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
或許一般人會批評他/她們很煩、很爐、很怪、很可怕,
但這實在不是他/她願意的。
那麼,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另一半時,
是否就要無條件包容,或是燃燒自己來幫助他/她呢?
如果對方的行為比較誇張,
例如暴力攻擊(包括肢體、言語、性等),
或對方說要自殺或自傷等,這時候他/她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例如諮商/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或留院/住院觀察。
有些人可能會捨不得、會想幫助他,
但此刻的對方正處在不穩定的狀態,
你不需要將所有責任、壓力都往身上扛。
讓對方得到適當的專業協助,也是幫忙他/她的一種方法。
有些狀況下,這群朋友會讓你覺得責任在自己,好像都是你害的。
但記得那不是真實,而是他/她習慣用來抓住對方的一種方式,
讓別人難以離開他/她。
很多旁觀者會說:「你就離開他不就好了?幹嘛自虐?」
但我相信陷在其中是非常難脫身的,那是種兩難又不易放開的辛苦。
一方面因為你也想靠近對方,
一方面對方會用盡方式抓住你。
真的是要親身遇過,才知道那種進退兩難的掙扎。
最後,特別提醒務必要留意自身安全。
幫助對方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啊!
作者: kutkin ( )   2015-05-15 12:10:00
好強
作者: god060119 (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2015-05-15 12:12:00
@"_"@
作者: ukulelecon (名留天上碑)   2015-05-15 12:12:00
五樓全部都有 但是有信心當總統
作者: ATTwo (咖哩給Gay)   2015-05-15 12:14:00
五樓邊緣陰陽人
作者: luke7212 (宇宙大路克)   2015-05-15 12:14:00
李莫愁
作者: asdzxc1662 (樂活吧)   2015-05-15 12:15:00
學了一課 給推 有時自我調適也很重要
作者: TheAVKing (I am the AV King!)   2015-05-15 12:18:00
推 ATTwo: 五樓邊緣陰陽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