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ny5566 (大谷川一)》之銘言:
: 剛看完電影山本五十六
: 回想起來我飾演的的山口多聞簡直帥到可以跟金城 武並列
: 仔細想想
: 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電影,書籍,遊戲,到處都是,歷史上也都是其身影
: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同時期的陸軍根本垃圾,而空軍好像隱形人
: 為何大日本帝國海軍可以這麼受人關注
日本和美國在二戰時期都沒有空軍,其航空編制是屬於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
日本在戰後反省裡面,一直有一個刻板印象就是「陸軍惡玉、海軍善玉」之說,意
思是陸軍裡頭壞份子佔大多數,而海軍比較多良識派。當然這不是完整的事實;帝
國海軍一樣有腦殘的傢伙,例如在戰間期的1932年,少壯派海軍軍人針對海軍裁軍
問題,而發動五一五政變,把首相犬養毅給暗殺掉了;只是五一五政變的規模比不
上後來陸軍皇道派在1936年發動的二二六事變。
我想之所以有所謂「陸軍惡玉、海軍善玉」這樣的既定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海軍
裡面有反戰派,而陸軍幾乎沒有反戰的聲音,因此總給人一種「海軍比較有良心」
的意味在。如果我們把戰間期的1930年代放大來看,這個時候陸軍分成了所謂的「
皇道派」與「統制派」;其實我覺得兩者意識型態上沒有很大的差別,最終都是想
要形成一個軍部獨裁的極端國防國家。只是皇道派作為陸軍內部的在野派,在玩弄
權力上頂不過統制派的一批大老,只好訴諸至高無上的天皇來作為其暴力顛覆的大
義名份。但總而言之,陸軍內部已經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戰的聲音。
相對而言,海軍有幾個形象比較鮮明的反戰派,包括山本五十六、米內光政、井上
成美;這三個人被稱為「海軍左派三羽烏」。但不要誤會海軍裡面都是良識派,事
實上這三個人在戰間期的海軍也都是少數的聲音,只是相對於已經完全陷入腦衝狀
態,只能在「皇道」與「統制」之間做分辨的陸軍來講,海軍對於開戰的論調是保
守得多,而且,海軍當權派支持日本遵守1930年倫敦海軍限武條約的人也有好幾個
,這些人多少也還能算是海軍裡面的「善玉」。
至於會造成「陸軍惡玉、海軍善玉」的現象,我認為遠因在於國際交流的有無。在
台灣當兵當海軍的人,可能常常聽到長官把「海軍是國際軍種」這類台詞掛在嘴邊
。但至少對於日本帝國海軍來講,這是一個事實。日本帝國海軍是從英國學來的,
相對來講,陸軍雖然也先學法國、後學德國,但國內藩閥出身的土包子仍佔主流地
位。說實在的,自明治維新以來,海軍與陸軍的素質就有漸行漸遠的情形。
尤其海軍學英國,讓日本海軍軍人多多少少跟英國海軍,以及英國海軍嫡傳的美國
海軍,隱隱約約有著一個共通的思維平台。很多高層的海軍軍人都有留洋的經驗,
例如日俄戰爭的英雄東鄉平八郎,是留學英國;山本五十六是留美的哈佛高材生,
且曾經擔任駐美武官;米內光政曾任駐俄武官;井上成美則曾出使英、法、德等國
;曾擔任台灣總督的長谷川清也做過駐美武官;古賀峰一則是倫敦裁軍會議的首席
副官。在不打仗時,國際之間的海軍交流也是頻繁的。東鄉平八郎過世的時候,各
國海軍都曾遣艦到日本問悼,其中包括後來成為美國海軍第一號人物的尼米茲(當
時是上校艦長)。另外,1930年的倫敦裁軍會議,也讓英、美、義、法等一戰戰勝
國認識到日本海軍內部良識派的存在。這些戰前的交流,都會成為戰後日本海軍受
到西方各國尊敬的一些遠因。
而同一時間日本的陸軍在幹嘛呢?他們正在中國攻略東北,欺負小孩子似的中國(
包括各路軍閥)軍隊。我想這樣的經歷,無助於日本陸軍建立對世界的認識,與發
展出跟西方國家相同的思考頻率。久而久之,日本海軍同陸軍的素質差距就拉開了
。這不只是道德與世界觀的差距,更忠實反映在陸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戰略失敗上
。例如說,為什麼會有1938年的南京大屠殺?與其說是帝國陸軍獸性大發,不如說
他們根本沒有做好佔領的準備,以致於只好用殺害平民這種下三濫的手段,來保障
自己的糧食供應。同樣地,陸軍在東南亞屢次上演的死亡行軍,也都是直接導因於
陸軍愈來愈低下的領導能力。比起來,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大日本海軍,真的是能征
善戰多了,讓主要對手的美國吃了毀滅性的大虧,後來才能用無限的生產力與技術
力慢慢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