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ti87 (天機老人)》之銘言:
: 人活在世上,除了1%的有錢人之外,99%都活得很辛苦
: 唯一能休息的機會,就是入土的時候
: 而死亡並不可怕,人生的時候受身體限制會有生老病死等痛苦
: 但死了之後,擺脫了身體的限制,合於天地,反倒自由自在
: 而那些需要長照的
: 不是失智就是得永遠躺在病床上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人
: 活越久痛苦越久,活著對他們來說只是折磨
: 醫療支出更是會拖垮家庭.國家
: 百害無一利
: 台灣政府養那麼多活死人要幹嘛?
試想
一個碩班剛畢業20幾歲的年輕人 因為上班出車禍而變成植物人
自此必須要年紀漸長的雙親照顧 國家社會福利幫忙
但是他往後的歲月 對社會卻一點貢獻也沒有
是不是這個社會要"請"他 提早說掰掰?
一個因為生產過程而產生腦性麻痺的嬰兒
雖然可以預料在成長過程可以透過復健 而具備部分獨立自主的能力
但是可能終其一生需要社會機構和眾人的幫忙才能較為平順度過一生
如果仔細計算社會給他的一定遠大於貢獻於社會的
是不是這個社會也應該要請他提早說掰掰?
一個大半輩子在市場賣菜的阿婆 在含辛茹苦拉拔子女長大之後卻逐漸失智
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也許在一次不慎中
(不管是所謂三寶式的交通意外 或是在浴室中踩空跌倒)
在她自然走到生命終點前都需要他人照顧
而子女也許仍在打拼事業
是不是這個社會要請她早點掰掰 慢走不送?
個人想法是
社會福利顧及的應該是社會成員生命的尊嚴而非對社會的具體貢獻
一個尚未對社會產生的嬰兒如是
一個已經接受社會給予教育與培養 但是尚未貢獻於社會的年輕植物人如是
一個已經付出大半輩子維持家境 奉獻生命於社會的長者們 更應如是
當然如果能提供"更多"的管道 讓人們更可以依自己的自由意志
選擇如何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例如安樂死)
那也許是未來可以討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