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成大教授亮眼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526 14:24:21)歷史悠久的中國工程師學會為表揚對工程實務或對工
程育具傑出貢獻的工程教授,每年均舉辦「傑出工程教授」選拔;104年全國共9位優秀教授
獲獎,成大教授囊括4席,得獎席次居冠,另外,中國工程學師學會高雄分會舉辦的「傑出
工程教授獎」亦有1位教授獲得榮耀;獲獎者將於 6月5日假高雄中鋼公司舉行的中國工程師
學會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接受表揚。
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選拔標準嚴格,每年最高選出10名獲獎者,成大向來以工
學著稱,獎項民國80年設置迄今,成大教授年年獲獎。
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總會「傑出工程教授」獎的4位教授分別為,環境工程系教授林財富、
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蘇芳慶、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梁從主、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張嘉修;工程科
學系教授廖德祿獲得高雄分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林財富教授,長期致力於地下水污染場址整治技術、水源中藻類代謝物分析及鑑定與處理、
吸附技術;領先各大學開授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課程,探討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相關基礎與應用
。連續獲得成大教學優良及傑出教師獲獎4次,並得到成大教育者學會Fellow、工學院教學
及研究優良教師。
受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邀請,擔任「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原理與應用」一書主編,並撰寫
主要內容,該書現為國內環境領域土壤與地下水污染課程之主要教科書,獲得全國15個系所
採用。
林財富教授又帶領學生及團隊,開發水庫藻類監測技術。歷年來開發多種分析技術(及標準
方法),包括臭味物質化學分析、嗅覺分析法、毒素分析方法、及分子生物分析方法等,研
究成果除發表論文外並技轉移業界,也應用於水廠及水庫分析監測。
蘇芳慶教授,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機械工程博士,曾任成大副研發長、工學院副院長、醫學工
程研究所所長、台灣生物力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同時擔任科
技部「成功醫材聯盟」產學小聯盟計畫、成大醫療器材創新聯盟等多項重要計畫主持人,現
為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主任。
他在擔任生醫工程學會理事長期間,與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密切合作,推動台
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學合作走向全球化市場,建構臺灣新興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產業的創新
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
103年爭取到「教育部臺灣生物醫學工程人才躍昇」3年計畫,聚焦醫療器材研發,引導傳統
產業升級至醫材領域的目標。推動「醫療器材國際產業聯盟(Global Academia-Industry
Alliance, GAIA)」,藉由醫工領域已有的國際鍊結,串聯人才躍昇計畫,協助國內醫材廠
商培訓醫材產業國際化人才,帶動產業轉型。
蘇芳慶教授曾榮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家新創獎、台灣生物力學學會薪傳學者等重要獎項
,並於2013年當選國際醫學生物工程學院院士(fellow,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等。
電機系教授梁從主教授,致力研究電力電子技術與新能源轉換技術,發展高效率電能轉換器
技術,目前為止,獲得國內外專利32件,專利中16件技轉或應用於廠商產品,技轉金額達
1360萬元。
梁從主教授, 2014年獲成功大學選為特聘教授及績優優良獎,亦於2013年獲選為IEEE
Circuit and System Society 的傑出講員(Distinguished Lecture)。2012年獲得中國電機
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梁從主教授2010年迄今在Goggle Scholar 上的Citation 達
2625次, Hi Index 的論文達25篇,主持國家型研究計畫2件,共同主持國家型計畫與能源
局研究中心共6件。
研究重點與貢獻包括:發明AC-LED驅動技術。此相關技術已取得8件台灣發明專利及3件美國
專利,目前共有三家國內廠商技轉此技術。高頻高功率長壽命LED驅動電路研究亦已技轉。
電力電子技術應用於能源轉換技術,提高太陽發電系統之發電效率,此篇論文在 Google
Scholar 上已經被引用達521次。另外,「高效率高升壓比太陽能電池直流/直流轉換器研製
」,已於2009年技轉。
化工系張嘉修教授,致力研究環境生物處理與再生能源,並積極進行跨領域研究,將生質能
源技術、生化工程技術、應用微生物技術、分子生物技術與環境工程技術相結合,並順應潔
淨能源之國際趨勢,開發生質料源與有機廢棄物轉化能源之新技術。
張嘉修教授,迄今已發表約300篇期刊論文,其中曾列為ISI Hi-Ci paper的論文計13篇,已
發表論文之被引用次數約7026次,且有33項專利與4項技術轉移案。
對從事領域發展之貢獻為,開發出全世界產氫速率最快的高效能、高環保之永續性厭氧生物
產氫反應器 。建構台灣首座噸級煙道氣微藻自動化養殖模場並開發CO2再利用技術。建立台
灣功能性本土微藻基因庫及功能性藻種收集中心。建立全國最完整之微藻生質能產製程序及
生物精煉平台技術。籌建成功大學綠色永續農業生物科技示範園區。籌組亞洲微藻生技聯盟
,提昇台灣在微藻生技與生質應用領域之競爭力與影響力。
工學院副院長暨工程科學系教授廖德祿,致力於自動控制相關研究,涵括控制系統理論分析
與設計、類神經綱路理論分析及應用、混沌動態系統研究及其在保密通信應用,並應用於奈
米科技、生醫細胞檢測系統之電子電路及信號處理。至今已發表110篇期刊論文,其中98篇
為SCI 論文,論文被引用數次數2188次,H-index為25,曾榮獲THOMSON (Web of Science)
公司SCI 期刊論文被高引用榮譽。尤其在混沌系統同步與安全通訊、類神經網路穩定度分析
之研究。
廖德祿教授曾擔任「中華民國南部科學園區產學協會」副秘書長及「成功大學產業人才培訓
暨會議展覽服務中心」主任,引進先進科技及全球品牌與部局概念,為南部大學與南部科學
園高科技公司建立產學合作平台。廖教授亦積極擴展國際合作關係,與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系及德國海德堡大學科學計算跨領域中心
等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建立合作關係。
廖德祿教授連續榮獲成大特聘教授、科技部大專校院延攬特殊優秀人才獎勵、日月光集團獎
勵「學術表現優良獎」及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傑出自動控制工程獎」。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71302.aspx#.VWRxvdKqp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