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無圍牆這個概念是從歐美傳過來的,讓校園和社區融為一體
讓校園成為社區的公園,讓城市能擁有更好的景觀綠地
同時利用社區守望相助的能力防止校園事件的發生
BUT....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校園圍牆這種東西不是單純的把以前蓋的圍牆打掉就好
他需要配合一系列的建築計畫、都市計畫以及景觀計畫,不然還是校園事件的溫床
台灣的校園配置因為早期設計(或幾乎沒在設計)向內的特性
造成圍牆打掉後,校園裡面還是很多死角
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裡面的人也看不到外面
一團團沒經過景觀設計的植栽圍出來的不起眼的空間
樓梯下方的角落,以及配置在最內側的廁所
其實這都是在設計校園時要避免的
但是10年20年前的台灣,還是一個"什麼是設計?"的階段
把那時後蓋出來的學校的圍牆直接打掉,當然會出問題
還有都市計畫也是個問題
校園出來後過一條馬路就是黑暗的小巷或壅擠的防火牆
還堆一堆機車雜物
這不是誘人犯罪,什麼是誘人犯罪
為什麼台灣好像從國外學很多國外做得好棒棒的東西,但都學不好?
就是因為都只注意表面,忽視了根本的問題以及台灣的狀況
跟阿文從日本看回來的新生高地下化的政見一樣,沒有動__
而這種情況也同樣是台灣大部分政治人物的通病,沒有動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