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生刑案,其實問題根本不出在”死刑“身上.
是死刑沒有確實被執行所以殺人的嗎?
是準備廢死所以殺人嗎?
又或者
有死刑所以才殺人嗎?
既然都不是,為什麼大家討論的不是
為什麼他要殺人?
他出生的背景是什麼?
他是什麼人?
殺人的不是他嗎?為什麼不討論他?不去了解他?
所以不管討論出來的結果是什麼,
都沒辦法阻止“有人被殺害”這回事,
因為我們根本沒在討論解決方法.
死刑已經被我們與防治殺人綁在一起了,
但事實上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有的死刑犯並不害怕死亡,
像是美國維吉尼亞的槍擊事件,最後槍手是自盡的,
就這個案件來看,死刑並沒有達到他的效果.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死刑確實嚇阻了我們“正常人”犯滔天大罪,
所以死刑的存在有的是防範“部分人”的行為.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2921508.A.115.html
苗博雅,提出了我們應該去重視犯罪者的心理、還有背景,以及社會制度,
我覺得這個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問題.
為什麼會發生?要怎麼減少“不怕死的人”出現?
儘管我認同苗的這個說法,
但是我不贊同廢死,
廢死並沒有給我合理的方法去預防“什麼都不怕只怕死的人”去犯罪.
如果能夠有有效的方式預防,我們再去討論犯人的人權.
現在我們該討論的事如何預防這種犯罪.
而不是死刑的存廢.
社會大眾時常說“不要站在犯罪者的角度幫他說話!!”
但有些問題是在我們這個角度解決不了,甚至是看不到的。
死刑,只是讓我們內心覺得犯罪者受到
”我們認為的”
“ 最高“ 處罰,
犯罪者可能根本不當一回事,
然後事件落幕,
等到一週年以後再拿出來重溫,描述他如何罪大惡極傷害他人,
判了幾個死刑,
好殘酷好殘忍。
事件最後就只成為了”電視節目“
最後做的處置就是,坐在電視機前面看,罵一罵動動嘴。
我們現在做的太簡單了、也太便宜死刑犯了。
也太便宜我們了,殺死刑犯來遏止犯罪這個想法太表面,
社會結構下的問題沒有這麼好解決,為了有個交代,做表面當然是最快的了,
我們得設身處地的去想,為什麼要殺人?什麼因素造就了這樣的人?
事情永遠不會只有一個角度,
即使內心覺得罪犯都這麼可惡了,還要替他想,
沒錯,如果想讓事情有個圓滿,就得很麻煩的做。
我認為,
我們維持死刑.
擱下廢死
擱下去警局辱罵他的衝動
開始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
改變制度、階級讓他這麼做的原因
如果再有發生,
我們就再改,
直到不常發生甚或不再
我們再來把焦點轉移到死刑的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