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空襲
台北大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日治台灣台北市遭受到最大規模的盟軍空襲攻擊行動,發生於1945年5月31日。
雖然美軍事先使用空照標明預定轟炸的政府機關、軍事機構等,
但仍造成三千餘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傷者及無家可歸者更達數萬人以上。
台北城內許多官民建築設施遭受破壞、全毀,損失慘重。
美軍此次轟炸雖以台北城內政府軍事、經濟活動頻繁地點為主要目標,
但仍波及不少平民住宅。其中最嚴重的破壞,
就屬當時被雙連地區居民當成防空設施的大稻埕天主堂,台灣天主教重要地標全毀。
除此之外成淵中學、艋舺龍山寺、臺北第一女高(今北一女)、臺北一中(今建中)
等學校、廟宇、戲院與不少鄰近主轟炸區域的民宅也普遍受到轟炸毀損。
其中,艋舺龍山寺的正殿、左廊均被炸燬,
置於寺中的黃土水雕塑作品《釋迦出山》原作也焚燬於這次大空襲;
唯一尚幸者為現藏臺北市立美術館的《釋迦出山》之石膏原模。
這場空襲中,台北市的市民死傷慘重。當日死亡人數高達約三千多人,幾乎是在這之前所
有美軍對台空襲中死亡人數總和。另外還有數萬人受傷、多棟建築毀損。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由於政治立場問題,對這場空襲鮮少提及。甚至常因戰後歷史教育、
近代建築藝術史的空洞,導致新聞報導出現「二戰時日軍轟炸台灣」的錯誤訊息
台灣大空襲
1944年始至二戰結束前,
以美軍、中華民國軍為主的同盟國軍,在台灣各地的大規模空襲行動
台灣大空襲 臺北大空襲 有多少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