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清朝以前華人社會,一個人會有姓、氏、名、字、號等識別的資訊。
姓:傳承宗族血緣的識別象徵,今日仍使用。
氏:表示貴族或仕官階層等較有地位之家族,如現代的遠東徐家、大家很討厭的蔣家等。
名:一個宗族裡對成員的識別意義,古時又分乳名與大名,今日仍使用。
字:由於名是給家族內識別的稱呼,對外則取字作為社會識別用。
號:與字雷同,但常用於各領域的交流上,如詩號、畫號等。如現代的批踢踢帳號。
例如影響東亞兩千多年的孔子,事實上並不姓孔。而是子姓裡面的孔氏,名丘,字仲尼。
又如我在《赤壁》中飾演的諸葛孔明,姓諸葛,為琅邪諸葛氏,名亮,字孔明,號臥龍。
可以知道古代其實有至少有四樣資訊來識別一個人。
然而時間拉回到現代,我們卻只承一個姓,取一個名。
這在人口密度比古代多達數十百倍的現代造成了一堆同名同姓的現象。
像是欣怡、怡婷、怡君、惠君、志豪、家豪、家良、建良等等撞名的一大堆,
在學校或是公司裡也經常鬧出不少笑話。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恢復古代盛行已久的完整識別制度呢?
有沒有為什麼不推行姓氏名字號的八卦?
這樣五樓跟 姓劉 名宇 字站長小妹 號XXXXGAY 的人告白就不會喊錯對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