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6-04/60858
newtalk
2.完整新聞標題:
馬促中國正視六四 如台灣紀念228一樣
3.完整新聞內文:
「六四」26週年,總統馬英九4日最後一次以總統身分發表感言,他表示,「六四事件」
及「對日抗戰」這兩件重大事件,教導我們不論中外,主政者不能迴避傷痛,必須勇敢面
對歷史、痛定思痛,才能走出陰霾,邁向未來。他也呼籲,中國當局應正視歷史,走出傷
痛,創造更有對話基礎的共同未來。
馬英九說,30年前,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經驗證明,政治改革或許有陣痛,但不會造成
災難,反而成為國家新生的契機。過去30年中國經濟改革成就斐然,回頭來看,當年的改
革者,絕對無法想像能有今天的成果。改革開放不但沒有造成災難,反而使中國成為世界
第2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準也有顯著的提升。
馬也說,中國政治改革卻相對腳步較緩,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人權印象,仍停留在「六四」
,凡此種種,不免讓希望兩岸關係未來進一步擴大與深化的人,感到失望。
馬英九指出,2007年他上任後,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
礎,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成功打造出台海兩岸「和平、繁榮」的現狀
。但由於兩岸制度間存有巨大差異,兩岸人民心理上產生相當距離。
同時,他引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說法,兩岸人民要能「心靈契合」,馬英九認為,要縮
短心理距離,要達成心靈契合,「和平與繁榮」只是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則要靠中國致力
推動民主化改革才能達成。
馬英九表示,去年雙十國慶致辭時,他曾呼籲,中國在推動政治改革時,建立包容異議分
子的民主價值,逐步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化進程。容忍歧見不是舶來品,中國春秋時
代的子產,就以不毀鄉校、容忍人民批評政府獲得時人的讚賞。
他強調,這7年來的努力,使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已經有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共同基礎
,倘若中國方面更進一步深化民主進程,馬英九認為,這就是兩岸未來可以更深入對話的
共同基礎。
馬英九還提到,他在7年前就職時曾說,由衷盼望中國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
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而「平反六四」,就是為兩岸創
造雙贏的重要歷史條件之一。正視歷史,尤其是「六四事件」,這樣的共同基礎會更加穩
固。
至於台灣,馬英九說,如同我們每年在不斷紀念、反省1947的「228事件」與1950年代的
「白色恐怖」時期一樣,任何政府面對傷痛歷史,都必須「就事論事」,面對沉痛家屬,
更需要「將心比心」。他誠懇期望,中國當局能正視「六四事件」,一方面絕不能讓悲劇
重演,另一方面更應該採取必要行動來「平反六四」,積極撫平受難者與家屬所受的傷痛
。這樣的行動,必然會對台灣產生極大的正面作用,拉近雙方心理距離。讓兩岸互動有更
穩定與更豐富的共同基礎,為後代創造更有開創性的未來。
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