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macs (打馬小蝦兵)》之銘言:
: 山難國賠寒蟬效應 醫師:出遊盡量隱藏身分
: 中山醫學大學學生張博崴山難獲國賠的判決結果,讓許多以救援為任務的專業人員,陸續
: 出現寒蟬效應。一名不願具名的胡姓醫師就在臉書分享,談到過去不管在高鐵還是飛機上
: ,都遇過乘客需要醫師協助,當時都會毫不猶豫上前,然而逐漸感受到台灣社會「充滿奧
: 客和究責文化」,導致現在出遊都會盡量「隱藏醫師身分」。
: 胡醫師特別談到了,曾有次在飛機上遇見一位顳顎關節脫位(俗稱落下巴)的病患,在嘗
: 試徒手復位後,由於患者非常疼痛,但機上又無適當的藥品,因此拿出自己的隨身安眠藥
: 與普拿疼止痛。然而就機上座艙長隨後就拿出給他一張單子,說是「SOP」,他猜測可能
: 是有用藥,航空公司怕有事後有責任因此要他簽署像是「切結書」的文件,令他感覺不太
: 舒服。
: 文章最後提到,事情發生之後,「被太太唸了」,因為成功的話,是「滿足自己的英雄感
: 」,若是結果不好,「就要負責」,可能還會演變成醫療糾紛,「成功無賞,打破要賠」
: 。胡醫師事後揶揄自己收到一個飛機模型,也被同事取笑,像是「為自己的曾經莽撞留下
: 印記」,而自從山難判決出來後,「心意更加堅定。救人,不是義務。」
: 胡醫師也曾在其他貼文中談到,這些救援職業的專業人員並非忘記自己的「初衷」,而是
: 「法律」對他們的「究責」,使這些原本抱持著盡力救人的專業人員感到心灰意冷,「救
: 人如救火,水火無情,誰能保證結果?一但出手相救,萬一結果不理想,我想,你得自己
: 跟法官證明你沒有擺爛,這樣來一下,下回,你能不三思而行?人會有迴避痛苦的本能,
: 這種事件,即使最後還人清白,而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如果,曾經聽聞或經
: 歷這些案例後,當自己遇上了他人危難,還會奮不顧身?」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607/517516.htm#ixzz3cNqIKlRj
: 到底是我們立法委員的錯,還是法官的腦袋太僵?
這跟山難搜救的狀況又不一樣,之前看過那件山難的專訪,消防隊因為一句“那邊看過了
不用再找",導致往後的搜救都不往那個地方搜查了,這種影響搜救判斷的事,我是覺得
國賠賠的很有道理,更何況消防隊所謂的“看過”在某個電視專訪來看,就只是喵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