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絕對沒有臺語好國語就爛、國語好臺語就爛這回事。
不提吳守禮這樣的語言學家,一輩子鑽研臺語,以一己之力編出大部頭臺語字典,
但站在台上可以用國語字正腔圓的演說。
就提我女兒吧,很可愛對不對,這影片是她大約三歲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mwoazbL7o
開始~1:0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1:00~1:25 用粵語問媽咪問題:媽咪,結果佢...呢隻瓢蟲係度作乜野啊?
1:25~1:4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1:40~1:53 用臺語問我:是按怎咧,這隻小鳥咧哭講這兩个是咧按怎哪咧「打交」了
(廣東話的「打架」,當時還不會用臺語講「冤家」)
1:53~2:1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2:10~2:18 用臺語問:大野狼咧講啥物啦?
2:18~2:3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2:30~2:40 用臺語對談
2:40~3:0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3:00~3:10 用臺語交談
3:00~3:35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3:35~3:45 用臺語解釋故事
3:45~3:50 用國語讀繪本的文字
3:50~結束 用國語讀完並以臺語解釋
國、臺、粵三語皆通。
現在她剛滿六歲,帶著她出門,常常引人注目,因為她跟媽媽講粵語、
轉頭跟我又講台語。常常有路人就說「好厲害喔!好會講台語!」
(旁人通常自動忽略粵語,可能是因為聽不懂,以為只是自己沒聽清楚)
雖然是稱讚,可是卻覺得有點難過,講母語應該不算是什麼厲害的事情,
反而是件簡單的事情,只要父母稍微堅持一下,其實小孩子學習能力都很強,
一定都能學得很好。
有些家長說,哎唷!我自己台語也不是很好!
不過也有人寧願用著蹩腳的英文跟孩子說話,卻不願意用母語跟孩子說話。
在都會區的公園裡,到處都是媽媽叫喊「Kevin! No-no~~ Come here!」的聲音。
但是也不能怪這些父母,
因為這種語言傳承的斷裂,很多都在三四十年前的上一代就發生了。
現在多少五六十歲的阿公阿媽,在三十年前就是對著子女說著臺灣國語;
今日這些阿公阿媽用台語交談,一回頭哄孫子馬上切換國語。
然後只會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乖孫不會講,我們在家裡都有講台語啊!
跟他怎麼教也教不會!」
我女兒在國語的環境裡長大,我和太太都互相講國語(因為太太的母語是粵語),
電視、音樂、讀書也是國語;但從小我就只跟女兒講臺語,太太只跟她講粵語,
就這麼單純,她就粵語、台語都學會了。國語上幼稚園才開始跟老師說。
上星期,幼稚園老師請她出來教小朋友,台語的十二生肖怎麼唸,
結果女兒唸了十二個了全幼稚園老師也聽不懂的音節。
老師問我,她唸的是不是粵語的十二生肖?
後來我問我女兒,原來她可能覺得台語的「一鼠、二牛」太簡單(她三歲就會背了),
所以教大家用台語唸「子、丑、寅、卯......」
女兒啊,你會不會是現下全台灣會用台語唸十二地支的人當中,年紀最小的啊!?
我女兒用臺語讀地支及十二月令口訣:
https://goo.gl/RlHvhH
會教她這些並非賣弄,這些口訣是家傳的,想說早教晚教遲早會教,
反正唸個幾次她就背起來了,也不花多大工夫。
除了這兩樣之外,還有一樣口訣是用台語唸出清朝十個皇帝年號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這一個還沒教她。
這幾個口訣,在我家族不知傳了幾代。
這些口訣,在臺灣早期我相信幾乎人人會背。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些沒有迫切實用需要的事物就被丟落了,
更何況是用已經式微的本土語言背誦。
補充音標如下。
子(tsú)、丑(thiú)、寅(în)、卯(báu)、辰(sîn)、巳(tsī)、
午(gōo)、未(bī)、申(sin)、酉(iú)、戌(sut)、亥(hāi)。
端(tuan)、花(hua)、桐(tông)、梅(muî)、蒲(pôo)、荔(nāi)、
瓜(kua)、桂(kuì)、菊(kiok)、陽(iông)、葭(ka)、臘(liap8)。
只要從一個人剛出生之時,自然而然只對他講某種語言,
在家裡就自然能學會三種以上的語言,切換自如。
何嘉仁美語和藏書界竹野內豐都說:「讓孩子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就是如此。
順帶一提,誰亂叫我岳父的,我要報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