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憂鬱躁鬱症 有康復的人嗎

作者: HotAirFlow (熱流)   2015-06-12 02:20:34
※ 引述《forefinger (鏡子)》之銘言:
: ※ 引述《tyuhsin (秋天是幸福)》之銘言:
: : 有相關醫學文獻 或是周遭有人真的好起來嗎?
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在藥物治療下
45~60%病人的症狀會減輕,35~50%病人的症狀會消失
可是這是一個容易復發的疾病
就算症狀一度消失,還是有可能再發生…
: 在病理上的分類
: 憂鬱和躁鬱有分器質性和心理性
: 憂鬱症大多數是心理性的因素居多 器質性的較少
: 而躁鬱則一半一半
: 所以憂鬱和躁鬱要分開談
: 這邊只談憂鬱(躁鬱太複雜懶得打)
你要講的是「原發性」和「次發性」的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
次發性就是可以找到相關的病因(內科病),如中風,內分泌失調,電解質失衡,感染…
或是藥物/毒品/酒精等
原發性就是找不到相關的內科病因/藥物/毒品,包含前述的鬱症,還有持續型憂鬱症
: 也就是說 憂鬱症心理因素占大多數
生理和心理是很難分開的…
以鬱症來說,和遺傳因素有關,例如有些研究顯示,遺傳率可以高達50%
神經生理活動異常,神經質,或人格異常,這些在病人身上的異常狀態,和遺傳是有關的
45-60%的病人對藥物有反應,可見生理因素是有一定份量的…
: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會說憂鬱症吃藥沒啥效(除非是少數的器質性)
抗鬱劑最少要2週才會發揮效果,要4~6週沒效果才能說藥物沒效…
次發性憂鬱症,吃抗鬱劑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本身的內科病一定要解決掉…
: 又或者因為憂鬱症常隨著焦慮
: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憂鬱症的藥
: 如三環抗憂 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都是在處理焦慮的部分
: ps.憂鬱是被過去所困 焦慮是擔心未發生的事
: 兩者雖然常伴隨
: 但其實是不一樣的
血清素平衡,可以改善鬱症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猶豫不決/負向思考(覺得自己沒用/很罪惡)
但也可以改善焦慮,或是改善強迫思考/行為
: 老實說
: 憂鬱症就是比較長期的心情不好
有些得憂鬱症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憂鬱,因為已經忘了快樂是什麼感覺
鬱症的診斷必要條件之一,是病人自己感覺心情不好,或「他人觀察」病人心情不好
或者「失去興趣」
A不覺得自己心情不好,但他身邊的人都覺得他很不快樂 → 可能是憂鬱症
B不覺得自己不情不好,但他卻對原本喜歡的休閒娛樂,提不起興致 → 可能是憂鬱症
: (不唬爛 憂鬱症是用時間來區分輕中重 DSM是2週以上)
鬱症的輕中重,在DSM最新版,是看症狀「強度」…
還可以hold住叫輕度,完全無法hold住以致生活崩壞才叫重度,中度是介於兩者之間
: 只是心情不好的程度比較嚴重 時間比較長
: 所以弄一個病名出來
不只程度比較嚴重(非常痛苦/生活失能),時間比較長(鬱症要至少2週)
還出現其他徵象,像是吃/睡/活動力/集中力出問題
變得很悲觀,閃過想死的念頭,甚至自殺
: 那你說心情不好的人會不會好??
: 會啊
: 那心情會不會從此就不會再變差了??
: 顯然不是
憂鬱症的病人,已經處於快要崩潰的低潮期,或是數年看不到光明
心情的起伏,對病人來說,沒有意義了
: 但有可能從中學習到一些讓自己趕快心情恢復的技巧
: 例如我失戀了 心情不好一個月
: 下次又失戀 我心情可能還是很不好
: 但我會知道 這時候我該找朋友.該多打球.出外走走.打打電動等
: 所以可能只會心情不好一個禮拜就恢復
這是一般人的情況
但對於嚴重憂鬱症的病人來說,什麼都沒意義了,想做也無法做
: 很多人把憂鬱症當成"病"
: 只要又開始有症狀
: 你就認為就是病沒好 反覆復發
: 所以才產生"憂鬱症不會好"的迷思
憂鬱症本身就不是一個良性狀態,它往往會反覆發作或根本慢性化…
已經快崩潰或根本就崩潰了,要安慰自己說這不是病?
: 憂鬱症最常見的現象就是鑽牛角尖.失去希望.沒有價值感等
: 就像你說的 過去痛苦的回憶不段吞噬自己
: 但是這些回憶真的需要用這些方式去面對嗎??
有些狀態已經無法靠意志力了…
很多病友,根本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回想
: 你會發現
: 對待憂鬱患者最常見的方法
: 跟對待失戀的朋友 方法差不多
: 就是多陪伴 多讓他有事情做 讓他跟人群互動
: 往往憂鬱的情況就少了
: 人就開朗了
很多病友的人際圈已經完全瓦解了,無法靠自己去找可以陪伴的人
有些病友有好的環境,但很不幸,不少人沒有這種命
: 往往就需要倚賴專業人士 如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師
: 當理解過去讓自己深陷憂鬱的不當且無效的因應方式後
: 再去發展比較有效的新方式
當憂鬱症慢性化了,會變得很難治療
本身可能不只焦慮,往往人格就是失常的,或者酒/毒品上身
這個時候,若不去尋求專業協助,大概就要bye了
藥物/短期及長期心理治療都很需要
: 憂鬱症好的人太多了
: 甚至有更多人連自己曾經是憂鬱症患者都不知道就好的
慢性化之後…
要讓憂鬱症狀消失,比那些沒慢性化的病人困難許多
每個人的體質和所處環境都不同,幸運的人和不幸的人,是處於兩個不同的世界的
: 並不是症狀反覆就叫做不會好
: 而是
: 如果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緒
: 你知道該怎麼處理 該怎麼面對
: 讓自己一段時間內可以恢復心情
: 這樣就是好了
這才是復原之路上,最困難的部分
學習和病共處,也是很重要的課題
不要奢求黑夜會過去,只求試著在黑暗裡尋找光明
: 比較怕的是
: 遇到什麼挫折 就推說自己憂鬱症
: 有什麼反應 都說是憂鬱症害的
: 直接幫自己上標籤 放棄去理解和照顧自己
: 讓本來已經容易受困在過去情緒的自己 再加上一道枷鎖
: 這樣的人反而不容易好
憂鬱症是「診斷」出來的
沒貼上標籤,就不會尋求專業協助
如何理解/照顧自己就難以達成
要勸病人離開熟悉的黑暗洞穴,接受光明世界的挑戰,起碼先等黑夜過去了…
對那些還處於黑夜的病人,只能教他們「相信專業」還有接觸那可能僅剩不多的人際圈
作者: killerchi (叔叔腰好痛)   2015-06-12 02:23:00
真的 我家這個就差不多這樣 要他相信專業 真的好難
作者: GalLe5566 (給力5566)   2015-06-12 02:24:00
最後一段說起來簡單 不過實際上沒這麼容易啊...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30:00
專業推話說回來 如果醫生說憂鬱是體質關係…這啥意思?
作者: ws105919 (德兒飄)   2015-06-12 02:32:00
這篇才是實際情況 原原po比較像輕度症狀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32:00
這樣還算有病嗎?
作者: sabersilver (綠茶愛發酵)   2015-06-12 02:36:00
只有我認為曾經有憂鬱傾向的人比較容易開導憂鬱症病患嗎?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36:00
每次總覺得醫生是想表示:是體質不是病,所以別來鬧了。
作者: sabersilver (綠茶愛發酵)   2015-06-12 02:37:00
我覺得非典憂鬱症比較可怕,連摯友都不一定能察覺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39:00
有些人認為非典型憂鬱症不是憂鬱症 只是懶惰的藉口 之前日本吵過這議題但我覺得造成本人痛苦 應該就算了吧
作者: ast2 (doolittle)   2015-06-12 02:42:00
GF是躁鬱症患者 交往真的好辛苦 覺得好累 她工作也快不保了因為她 最近狂看躁鬱症資料 越看越恐怖 @@
作者: vn509942 (如履薄冰)   2015-06-12 02:44:00
感謝你的分享 嗯...
作者: sabersilver (綠茶愛發酵)   2015-06-12 02:46:00
美國精神病學會的分類是對社會造成實質成本的才叫精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47:00
a大辛苦了 但也要小心自己情緒跟著陷下去就是
作者: sabersilver (綠茶愛發酵)   2015-06-12 02:47:00
神病...羅賓威廉斯就是非典憂鬱症走的要說什麼是裝的,沒經歷過的很難體會吧而且事實上它就是會自殘甚至自殺,只能說日本人觀念重視社會壓抑個人,才會出現它是偷懶的想法吧
作者: Formosan (天黑)   2015-06-12 02:54:00
其實在台灣 大部分還是覺得憂鬱症患者只是過太爽 藉口那些看太多這種歧視了 只能默默祝福他們也得到
作者: Harionago (Harionago)   2015-06-12 02:57:00
推樓上 如果有個重鬱患者之有不錯的家庭環境可以讓他不用走入社會還能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會覺得不爽不公平的傢伙一定很多 看某些酸因憂鬱症免疫藝人的言論就知道了
作者: sonic5566 (索尼剋五六)   2015-06-12 03:01:00
大推,另外會覺得憂鬱傾向的人比較容易開導 我覺得有主要是比較會有同理心 感同身受的機率比較高一般人常安慰:別想太多 還有人更可憐…只是加重症狀以往還聽過:心情不好也算病 那我早就病死了 這類的
作者: SaoirseH (沙織)   2015-06-12 03:34:00
作者: ruokcnn (Dean)   2015-06-12 03:52:00
作者: asd2507 (叭啦叭啦)   2015-06-12 03:55:00
作者: lingoken (kakehashi)   2015-06-12 07:38:00
專業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