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igzion (吉翁之魂)》之銘言:
: 因為魏延哥哥使用的軍隊都是諸葛亮一手帶大的軍隊,
: 就好像諸葛亮自己的小孩一樣,
子伍谷奇襲長安之計,成功率其實是100%.
以魏延的潛質,他本可以成為蜀國後期有作為的大將,
諸葛亮死前設計殺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蜀國的覆亡.
還一度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
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但他偏偏咬定青山不放鬆,
自始至終都堅持從祁山這一點攻打魏國,
鑑於諸葛亮多年在蜀國樹立起來的威信,
沒有人對此持反對意見,
但除了魏延.他認為從子午谷徑取長安要比這省事得多,
而屢次軍事上的失利,諸葛老先生的威信可能已大打折扣
,而這時蜀軍中有多少人已在暗中擁護或贊同魏延的主張,不得而知.
諸葛亮為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對魏延起殺機也在情理之中.
若當時按魏延的思路,誰能肯定沒有成功的可能呢?
若果真一舉得手,興許還可以成為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戰例.
同時,魏延對諸葛亮面服心不服,平日里多有流露,
也令已習慣了眾人惟他馬首是瞻的諸葛亮老大不痛快,
跟楊修犯曹操的忌諱一樣, 魏延其實也犯了諸葛亮之忌.
諸葛亮還有一層擔心,若在他死後,魏延受到重用,果真成就了功業,
而自己又屢次敗北,相形之下,自己一世英名,豈不付諸流水?
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已經被神化了,對人物的陰暗面是沒有揭露過的.
在強大的魏國面前,諸葛亮失敗了,有個人能力的原因
有綜合國力的原因,但他並不甘心,甚至由此產生了怨憤,
最終, 魏延成了他發洩鬱悶的一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