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lackface614 (笑而不語)》之銘言:
: 首先我先強調我對原住民沒有任何歧視
: 也樂見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
: 但是會這樣問主要是因為
: 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大型活動
: 或是國際會場
: 當提到台灣出場的時候
: 總是推出穿著色彩繽紛的原住民服裝的人
: 唱著原住民語跟跳著原住民舞蹈
: 先不撇開是16族的哪一族
: 我想問的是
: 原住民足以代表整個台灣或是台灣文化嗎?
: 以人口總數來說
: 原住民在台灣是絕對少數
: 佔人口總數僅百分之三而已
: 若以人口代表台灣的話
: 原住民人數似乎不太足夠
: 更何況還有分很多族
: 但是若以風俗習慣跟文化來說
: 台灣絕大多數人主要的節慶跟風俗習慣
: 還是以漢人文化為主
: 我們這些非原住民
: 也不會時間到了 就去參加 豐年祭 矮靈祭 打獵 殺山豬
: 或是穿著原住民的服裝或說原住民語
: 所以以文化來說
: 原住民的文化跟風俗習慣
: 在台灣似乎不算是主流文化
: 那為何每此公開場合提到台灣
: 都叫原住民出來坦 出來表演哩?
: 彷彿淪為表演工具似的
: 我猜是否是台灣人自己沒有明顯特色的文化風格跟習慣
: 只好拿可憐的原住民出來當主坦了
原住民文牧者我總是回不膩
什麼時候原住民不能代表臺灣了?
若您是抱持民主多數決的概念 那可行不通
一個地方的人民 之所以有“代表”的概念
就表示 這土地上的人民具有一定的土地認同
進而以這片土地為榮
但是是以什麼為榮呢?是後來移居的外來文化?還是土生土長的原民文化?
哪一個具合理性?
最早在臺灣活動的民族為原住民十六族(或許更多)
擁有自己的傳統領域 具有自己的文化 有著自己的節日
這全部
全部都是圍繞著臺灣這片土地存在著
當初臺灣山林豐饒時 原住民就在這裡生活
食衣住行育樂 全都是臺灣這片土地供給著
後來 從外面的未知世界來了一大群人
帶來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特色
而這些文化特色 沒有一項是在臺灣這片土地山林間形成
時至後來反而反客為主的說原住民文化不能代表臺灣
不覺得吊詭嗎?
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 與眾不同
除了能和平融合 接納 合作 不同民族間的文化
更重要的前提是“尊重”
少了尊重 什麼合作什麼融合 都會多了一種強勢文化的傲慢
連臺灣原住民族都還沒認識完全的人
就先入為主認定原住民族無法代表臺灣
這認知是否有失厚道?
回這篇文時 牧者剛好在原民部落
隔壁桌坐著一個漢人家庭
七嘴八舌的講著奇拿富Cinavu是什麼東西
似懂非懂的講著
很好玩的是
臺灣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中國粽子的由來
卻不知道同一片土地上的cinavu是什麼
註:cinavu不是原住民粽 它根本不是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