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請大家自己去酥餅大的臉書看,我就不引用了。
如果經歷過李扁20年的人,應該都感受到那時候台灣的聲音很大,但是卻也有很多人
害怕失卻享受到的物質生活,加上當時”前進中國”是顯學,所以馬能順利當選。
雖然說馬當選並連任,但是年輕一代反而更覺醒,馬居然都變成”台獨教父”。這就是
科技跟李扁時代開始的本土化教育教育的力量,雖然不完美,但是成效是確實的。
酥餅大的時代,基本上是重視傳統政治運作的時代,所以會有比較”非一即零”的看法
。拿來當警惕的確很好用。但是如果戰略照那樣打就會出現”不是全壘打就是高飛接殺
”的局面。
而居住在台灣的人,有太多東西不能失去,所以比較不希望過大的變動。這樣的狀態,
是對之前KMT相當有利的。
然而,當KMT被中國押到要進入深水區的時候,傳統思維的安定者當然會吃下去,但
是年輕一代,他們沒有任何好處,還要犧牲自己所有權利,在之前本土化教育的成效之
下,開始反抗。
同樣是反抗,年輕一代卻因為新的管理知識發達,開始採取新的管理知識工具,從洪仲
秋事件,太陽花運動,都可以看到年輕一代使用專案管理技巧的影子,而蔡英文陣營甚
至開始出現Ajile 管理方法的影子,這些絕對不是以前的思維可以想像的。成效或許還
不鮮明,手段或許還不成熟,卻是個重要的起步。
當新的管理知識引入之後,就會越來越不敢用極端的手段來運作,這很正常,因為所有
新的管理知識,都會注意利害關係人,自然就更傾向用”眾志成城”的運作方式。
當我注意到這些新的管理知識被引進社會跟政治運動時,我也就知道,我們這些具有舊
思維運作社會的時代已經逐漸消退了。我們只能提供過去的經驗來讓未來的人少繳某些
不必要的學費跟提供某種牽線關係。
至於台灣,我想未來還是某種程度上要淡化中華文化的主流性。像農曆跟傳統三節的取
捨跟新的詮釋方式。史地的核心,官方語言跟主要外語的配重調整,文化教材的重新翻
修,不要滿腦都只是中華文化,台灣是個海島國家,又有各國統治的紀錄跟新移民,應
該可以自己詮釋出一套台灣自己的文化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