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儒生、官員也沒有想像中廢
我下面這些可能中小學歷史老師、國文老師不會講
但是去翻一下典籍,古代的府縣誌,或是一些比較枯燥的統計資料
就可以知道官員絕對不只會四書五經
對他們來說,四書五經只是基本罷了
就像歐洲的貴族要唸聖經一樣
但他們也跟歐洲的貴族一樣不只會經典,大多也是博學多聞
舉比較顯著的例子
武功方面如:王陽明、范仲淹、韓琦、辛棄疾、袁崇煥、楊一清
這些可是進士出身,但他們卻也是優秀的將領
他們能成為優秀的將領也不只是看看兵法書而已
而是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醫學方面如:宋慈、王惟一、李時珍
就算不是進士,起碼都有功名
醫而優則仕,仕而優則醫在宋明兩代還滿常見的
有些詩人詞人,具備的醫學素養也頗深厚,例如辛棄疾、蘇東坡、柳宗元
科技方面有祖沖之、宋應星、諸葛亮
甚至明代火藥的研究,還是由朝廷管制
裡面的師傅被管得很嚴,外流技術還會被砍頭
我們現代人認為沒做事能力的人不適合當官
古代人也不是白痴,也是注重能力的
只會四書五經的人,就算給他考上進士,也只能在翰林院坐冷板凳
到地方當父母官的話,不懂經濟、農業、水利
一個天災就可以讓你罷官
先別說朝廷三品大員,能混到知府也不是廢物
懂四書五經的人,在古代也意味著他們識字,這些人也占了全國識字的主要人口
他們比起一般人學習能力還高,因此他們通常也博學多聞也頗常見
如同同時期的西方貴族一樣,會聖經之外,幾何學、天文學、植物學也擅長
(有興趣可以翻翻近代西方科學家的背景)
私以為東西方差距會在明代末期之後越拉越大
只要還是在於制度上面的差異
皇家成立科學會,有專利制度,確保新技術能夠賺錢,並且受保護
不像中國今天你有新的印刷技術,明天你的競爭對手可以免費抄襲你一樣
這樣人才才會願意繼續想新的東西,因為有錢賺啊!
出了牛頓不算什麼
而是出了牛頓之後,有了制度讓人才願意從前人的根基去想出更多新的發明或發現
這才是關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