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蘋果
2.完整新聞標題:挨轟裝死 和信醫師:預備好了,但病人沒送來
3.完整新聞內文:
2015年06月30日12:33
八仙塵爆傷患眾多,鄰近新北市八里區的和信醫院未收治患者挨轟「裝死」。院方出面解
釋為癌症專科醫院後仍止不住砲火。
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總醫師宋孟達今天在臉書發表超過2千字的長文抒發個人意見,指出
「當時有電話詢問我們能不能幫忙,我們是說可以,人員也有所預備,但最後病人沒有送
過來。」
他在文章中表示,「我想EOC(緊急醫療應變中心)沒將我們列在急救責任醫院中,因此
沒有送病人過來,也是合理。對於敝院到底能不能處理大範圍燒傷,我想大多數整外醫師
也會認為不可行。這不是有沒有整外/ICU的問題,我們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人有處理過大
範圍燒燙傷的經驗,經驗甚至比一般的醫院還少。」
宋孟達還說,「回頭去看,我們是不是可以更積極一點,主動去分擔一些輕度燒燙傷?像
有學長提到的,做為一個中介站?我想是可以的,這是我們沒做好的地方。」(突發中心
/台北報導)
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總醫師宋孟達臉書全文:
我是和信血液腫瘤科總醫師,我想出來說幾句話。我想謝教授說的話,不管內容如何,很
少醫界的人會信服。我還是出來說一下自己的心聲好了,這不代表和信的立場。
我在實習的時候待過北榮,PGY待過林長,去年急診訓練也到過新光,網上諸多留言串中
的多半是老師、同學、同事、學長姐學弟妹,在臨床上也都讓我受益良多。
這兩天,看到八仙的意外,我感到十分難過,這麼多年輕的生命面臨生命危險,誰能夠不
難過?不過這件意外事件,瞬間使得敝院成為眾所矢的,也是始料未及的。網路上的討論
串,看到眾多熟悉面孔文中激烈的抨擊,心中更是難受。
大家常說的「雙聖」是我們的原罪,他們有他們的堅持,但也有很多不合時宜的說法(ex:
過勞死),更多大家無法忍受的打高空唱高調。這對我們基層工作的人 有時也是相當不快
。我們有些長處和堅持,但正如吳元宏學長所說的:這些理想,不該是藉著貶低其他人來
凸顯,我相當同意。我慢是一種障礙,我想我沒有辦法否 認高層的問題。每次遇到調侃(
特別是走急重症的朋友),我總是得尷尬的向他們表達歉意。
回到事件本身,這件事像滾雪球一樣越演越烈,「見死不救」、「貴族醫院」、「利益取
向」等等的詞語都出來了,我們的基層人員也被安上「為虎做倀」等等的罵名,我可以理
解眾多醫護人員的情緒,也非常尊敬大家的辛勞,但我覺得還是得出來說明一下。
我想這整件事件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談:
第一個層面是,我們到底有沒有拒接病人?當時有電話詢問我們能不能幫忙,我們是說可
以,人員也有所預備,但最後病人沒有送過來。
我想EOC沒將我們列在急救責任醫院中,因此沒有送病人過來,也是合理。對於敝院到底
能不能處理大範圍燒傷,我想大多數整外醫師也會認為不可行。這不是有沒有整外/ICU的
問題,我們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人有處理過大範圍燒燙傷的經驗,經驗甚至比一般的醫院
還少。
但回頭去看,我們是不是可以更積極一點,主動去分擔一些輕度燒燙傷?像有學長提到的
,做為一個中介站?我想是可以的,這是我們沒做好的地方。
第二個層面牽涉到敝院的制度面,評鑑怎麼過的?急診怎麼會這樣?床位為什麼要自費?
這身為一個體系中的小螺絲釘,我真的不知道,也無法辯解。但說「貴族醫院」、VIP,
也太沉重,大多數病人也是得為費用困擾,我們也和台灣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一樣,兢兢
業業的希望能用最少的資源讓病人得到充分的治療。有病人 會跑來我們醫院尋求後續治
療,我們也有病人會跑走,這是台灣醫療難以改變的常態。
第三個層面牽涉到過去院內長輩的言論,特別是關於急診、過勞死和工時的言論,我想是
非常不恰當的,院內也沒有人支持他偏頗的言論,然而這是我們的「原罪」,不管我們
贊不贊成,這位長輩都是代表敝院。而另外一位長輩,對於醫療的問題其實了然於心,可
惜他講話的方式,常常讓辛苦的一線人員覺得他是在無理批評。有些事講得有道理,有
些事說來脫節,我想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其中言論讓人氣憤,我完全可以理解。在新光
急診和很多師長學習時,我更是深有體會:在一個有巨大缺陷的系統下,人往往身不由
己,要譴責、要改變的是系統而不是在其中的人。醫勞盟張志華醫師曾到過敝院演講,他
為醫療勞動、整個醫療系統所做的努力,沒有人不敬佩的。
我可以理解諸多對於敝院長輩與醫院的批評,但我覺得情緒化的言語是不必要的,若和信
(或是黃謝)貶低別人讓自己顯得高尚令人不齒,那貶低了和信也不會讓自己變得更高尚。
第四個層面牽涉到整個系統 Yehan Wang 學長說得好:
「急救體系現在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大不大? 緊急醫療備援量(包括人力物力)夠不夠?
各院庫存物資的調配有沒有問題? 健保資源面對突發災害時的撥付問題(大家也都知道
這次一陣忙亂後,三個月後搞不好總額不變,點值稀釋,踢退加乘)甚至搞不好還有後續
醫療糾紛的問題。這些制度面的修正與改革都是可以趁這次機會,民氣可用時,逼政府
作出回應,甚至改變的,難道都比不上炮轟和信醫院?網路上發酸文抒發一下平時的不滿
很ok,但佔據了輿論版面,不覺得太浪費也太可惜了嗎?
柯文哲常說發生問題不是要找羔半獻祭,而是要改正系統、重建系統,那請問那些自以為
在網路上是醫界領袖的人,發臉書給蘋果抄新聞的人,現在在做的是什麼? 如果你認為
和信沒有急診一事是重要的,那應該問的問題是台灣是否容許部分醫院不設有急診?又台
灣是否應該有專科醫院的存在?而這些(當然現在只有一個)沒 有急診的專科醫院在大
量傷患出現時,在緊急醫療網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如果向來內鬥內行的醫界,無法
把討論格局放大,只流於情緒抒發,跟借題發揮,那我一點也看不到系統性改革的可能
性。」
台灣遇到這麼巨大的公共事故,我們每個人一定或多或少都跟那些受苦的人有聯繫(六個
人的小世界),看到一幕幕悲慘的畫面,每個人一定都大為震驚與憤怒。我明白敝院在這
件事故上,應該能更積極的參予,而不是被動的等病人。而有些制度設計,或許應該受到
檢視。
但是就算讓和信醫院從世界上消失,也不會憾動這整個系統。我們的敵人是綿密,精細無
所不在的的系統:救災系統、物資傳送、官僚系統、醫護過勞、責怪的文化、讓人心冷的
醫病關係。醫界、媒體、網友中這麼多有識之士,相信都會辨識出來。
希望台灣能從這個災難中順利走出,這需要的不是甚麼「天佑台灣」,而是一個一個願意
思考願意行動的人。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30/638448/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