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mbertoEco (Nina Fortner )》之銘言:
: ※ 引述《sheilala (sheilala)》之銘言:
: : 50元以下真的很多CP值高的小吃
: : 但價錢越高就開始越雷 沒有值得吃的
: : 正統的拉麵在哪?
: : 熟成牛排在哪?
: : 台北要50以下吃到值得推薦給別人的我一間都想不到
: : 在台北能省錢超好吃的應該是很難的事
: 重點不在價格 是異國口味本來就台北比較強!
: 我不住台北的時候,也懷念每天可以換不同國口味料理
: 異國口味出了台北沒那麼優也反而貴,
: 畢竟光餐廳數量上就大勝,也有不少的平價版可以每天吃
: 中南部只有日本料裡深根蒂固跟近年 越/泰口味開始普及,
: 其他同級的異國口味有時反而比台北貴
: 但是傳統在地小吃或台菜 台灣本國口味 台北就大輸了!
: 老是說中南部只有便宜的好吃根本大錯,應該說台北強在異國菜跟中國外省菜
: 高檔台菜的話,台北也不見得強
: 就以一般人最常吃到的結婚喜宴來說,
: 台北就算是高檔五星的飯店還是會場,也是強在裝潢,
: 菜色可能還比不上南部的路邊辦桌。
: 沒錯啦,有些肯花錢食材也可以用很高檔,但是先不比食材價格差異,
: 光是一樣食材同樣料理去比,南部的辦桌一定是全面大勝。
: 到後來在台北吃喜宴除非是超高檔,通常我都只挑幾道來吃,
: 吃慣南部的大菜比起來台北喜宴的菜色真的一堆雷。
: 簡單講這也是另一種群聚效應,越不注重食物本身美味的地方就會變成風氣,
: 最後就變成英國那樣了,絕對不是英國人沒有能力作好菜,
: 而是不在意吃的好不好吃造成的結果嘛。
: 最後講到異國口味,其實真正正統的異國口味在台北還是滿被排斥的...
: 我吃很多家都是新開店還有道地口味,後來就修正成台灣改良版了。
: 叻沙改的四不像,川辣沒有花椒,該甜的甜點不甜,印度菜沒有正確香料,
: 太多太多了....更別提已經徹底台化的義大利麵。
: 當然消費者人數跟店家業績證明口味台灣化是受歡迎也成功的,
: 但是也有少數人是喜歡道地的異國口味呀...
: 只能說台灣人對異國口味的接受度比大家以為的低很多,
: 就算在台北吃到的異國口味也通常是改過的台灣化口味,
: 反而一些開在偏僻地方的外勞餐廳(專賣外勞)有更道地的口味跟驚喜!
異國料理本就是會因地制宜阿
不只台灣,全世界都一樣好嗎
我舉個例子,你在國外吃到的中華料理、港式料理
絕對跟你在台灣吃得不一樣
美國一堆炒麵炒出來是甜的,我都懷疑我是不是味覺壞了吃錯了?
一堆你在台灣很常吃的東西,結果在米國做出來是怪口味
該鹹不鹹,該甜不甜
台式口味有些偏酸,酸甜,
但這套在國外不吃香,於是就會改良成偏甜
這台灣人來吃肯定覺得不對位
但只要當地人可以接受,這對當地人來說就是台式料理
在舉個例,美國餐館都會附上幸運餅乾
米國人普遍認為這是中華料理的習慣
但對我們來說? 心中只有 what the fxxk ?
這蝦密? 吃都沒吃過?
台灣不是有謠傳月亮蝦餅是台灣泰菜發名的嗎
但其實泰國真的有啦 只是在台灣發揚光大
有點類似小吃啦
就像豬血糕你可以在路邊攤買到
但是你在餐館吃到,就會覺得很怪
老泰來台灣吃泰菜也是覺得怪阿
就拿薯條來說好了,國外真的很少人吃薯條沾番茄醬的,
但是在台灣,沾番茄醬吃的人真的很多
這也是一種輸送文化被當地文化同化的一種結果
如原po所說的,某些外勞餐廳會有額外的"驚喜"
是的,外勞餐廳因為只賣同鄉,沒有顧客群的壓力
加上沒有改良菜色的能力,所以做出來的味道,
肯定跟他自己的家鄉一樣,
想要嚐鮮道地的口味,不妨走走
(據說是日本人發明的,只是被中餐館普遍拿來用)
消費客群是當地人,要做生意 就得改良作法
做出當地人可以接受的料理,
另外個例子,泰菜全世界都有
但每個國家的泰菜都不一樣,吃過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