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劉文勝醫師的臉書

作者: meling8653 (我想像的)   2015-07-06 22:22:27
http://0rz.tw/52JHr
<有誰想當預告死亡的烏鴉嘴?>
大概十年前在醫學中心擔任內科住院醫師
每個內科次專科都要輪流訓練 到血液腫瘤科時
有一天下午跟主治醫師幫病人抽骨髓 拉血液抹片
主治醫師問我這是甚麼癌症
因為有很典型的表徵
所以我猜出來是某一種血癌
主治醫師先請我跟家屬講不好的消息
問問看是否要直接告訴病人
還是要間接迂迴地跟他說
但是 當我找個理由把病人的子女
和家屬請出病房之後
告訴他們這是一種血癌
後續可以怎樣治療
我永遠忘不了這位阿伯 女兒的眼神
好像被雷打到 就這樣呆呆地看著我
等我講完一部分的治療之後
他說醫師 抱歉我剛剛頭腦昏昏的
沒聽清楚,你能不能再說一次?
這個時候 我才意識到我剛才告訴她
一個對她來說 青天霹靂的事
我意識到 我當上了告知死亡的烏鴉
(民俗不同 日本則視為吉祥的烏鴉)
慢慢地經過幾次在病房陪伴病患的生死別離
我就越來越不喜歡當烏鴉了
氣爆後的隔天晚上
我寫了一份死亡率公式在我的臉書上
有個廣為分享的死亡率公式 BAUX SCORE
(年齡+表面積+嗆傷)=死亡分數
死亡分數乘上0.8 就是死亡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7438936038060&set=a.1259756060495.40582.1427463448&type=1&theater
這種不好的感覺又浮現出來
附註: Baux score適用在嚴重燒燙傷病患,
第二三度灼傷面積超過20%
死亡率不是線性公式,超過一個表面積20-30%以上,死亡率陡升,
小孩子的死亡不適用成人版的。 適用 pediatric Baux (P-Baux)
有朋友問,那個0.8是怎麼來的?
目前這個BAUX SCORE高到140 就近乎無救 (死亡率100%)
所以對應起來 分數每高一分,
死亡率換算起來就增加0.7-0.8%左右
這個係數 0.8和當時的醫療技術水平
和有沒有及時受到醫療有關
今天衛福部出來說 死亡率
台燒傷死亡低於德英美日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07050291-1.aspx…
衛福部 也許沒有錯 但往往一半的事實最能騙人
今天我們大部分燒傷的都是體力最強健的年輕人
我蠻肯定外國的資料
應該是把所有年齡層的人都算進去
(當然包括 六七十歲以上老人家的燙傷)
跟比較老的外國病人來比
我們第一周死亡率當然低
引用 @陳至金 醫師的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509797497990&set=a.159843357989.150274.641217989&type=1&theater
我們就以「最優」的成績來看好了:
40%以上燙傷的,一律都算20%以上就好了,
死亡率就以長庚的研究算18.5% (當然是不只!)
各位知道嗎?
234 x 18.5% = 43 人!!!
最好的成績,是【43人死亡】!!
醒醒吧!我們的政府~
打棒球,沒有人在比第一局成績的!!!
跑馬拉松,沒有人在比百米成績的!!!
同樣的 引用 @蔡依橙醫師的話
我們以商業界的 expectation management 來說,
你一開始讓消費者有過高的期待,
或許會賺到希望跟第一次支持,
但接著會發生的,就是嚴重的失望、客訴,
以及對品牌形象的嚴重打擊。
然後我們就得到了
許多成千上百個因愛成怨的家屬
https://www.facebook.com/TMAL119/photos/a.118547204943363.20053.118446058286811/681546391976772/?type=1&theater
包括 要求全部免費 懷疑醫院用假藥
還罵醫護 覺得別床的植皮手術開太久
覺得之前要自費的一瓶一千多塊的白蛋白
現在有補助,還會怪為何不早說?
每次換藥都會錄音 錄影
而且不是一兩床 幾乎每一床都是如此
但是政府沒跟大家說的是
大災難造成的運送延遲
許多傷者只能第一時機
失去皮膚的保護下放在漂漂河裡降溫
同時也增加許多細菌感染的機會
更因為有些墨守成規法令的醫院
造成部分病患的長途轉送和脫水
以及全台灣整體燒燙傷病房因為給付過低
造成全台灣的燒傷床位不足
這次約有五百人受傷
全台灣總共也才三百床
這也是為什麼
許多人質疑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送燒傷病房呢?
因為床位就不夠呀!
難道直接放棄兩百人在漂漂河上?
這也是和信會被批評的原因
因為周遭能收治燒傷的醫院都爆滿了
連沒有燒燙傷病房的醫院也爆滿了
他不該置身事外
(同時也不是隔離房就可以用
燒傷床位 是正壓隔離病房 防止外在細菌進入
而感染隔離病房是內在有吸力
像是一個空氣的黑洞 讓細菌跑不出去)
兩者完全不一樣
這也是之前7/4 電話訪問時
我提出一個連我自己都會害怕的問題
假設一下 如果有MERS病患來台灣
我們還有多少床位多少能量去治療和隔離?
看著不願意捨不得放手的家屬
跟被過高期待所壓垮的醫護人員
我其實有很多的不捨
有醫師好友傳給我訊息
跟我說我不該太早澆熄家人的期待
也有加護病房的醫師 感謝我替他們說出
他們不敢當家屬的面說出的話
我開始猶豫了
我究竟該不該繼續當一隻烏鴉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