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eburashka (sulk.)》之銘言:
: ※ 引述《scott880514 (六六~)》之銘言:
: : 徐家康 https://goo.gl/DqMwQP
: : 10小時 · 編輯紀錄
: : 這篇是寫給非記者看的。
: : 又有主播被罵了,因為誤讓一個已去世的畫家復活了。
: : 雖然我很好奇,這些罵人的,
: : 在這件事之前,有多少人聽過這個畫家。
: 這件事情嚴重的重點,其實不在於主播知不知道陳澄波是誰
: 更不在於她讓一個死掉的畫家復活了
: 雖然都當到主播了,還不知道台灣重要的畫家陳澄波,真的頗呵
: 但最嚴重的點,是她說「陳澄波他自己本人也相當的緊張」
: 事實面搞錯了,不知道畫家已經死了,這是記者跟編輯的錯
: 但憑空杜撰他人的狀態,說他「也相當的緊張」
: 這叫做造假,這叫做無中生有
: 只停播兩週實在太輕了
: 這種在國外根本就是嚴重違反新聞倫理
: 早就應該被調職甚至革職
可能會被酸,但我還是想回一下,
我不是記者 但曾經待在媒體業,
我覺得造假新聞確實該鞭,
但是有些針對字句用法的細節錯誤緊抓不放,
我覺得是太苛刻了。
先不說現在最慘的就是做「即時新聞」的記者,
撇開時效性的問題,一則電視新聞的呈現有非常繁雜的程序。
以風中蟾蜍為例,很可能根本不是記者寫錯,而是字幕上錯,
而我們並不確定上字幕的會不會只是一個工讀生,
他可能領時薪現場聽打,根本不是語文專科。
當然,我只是借用這個例子來闡述一個我看過的現象,
我並沒有去查證風中蟾蜍事件是新聞稿就錯還是字幕上錯。
這也反映出社會乃至媒體業主管可能有的刻板印象,
「只要會說話就會寫字」,
整個產業素質的低落,絕不是單純基層人物的問題。
媒體業絕對是免洗人力汰換速度算快的產業,
原因根質於產業特性,求新,求快,求變,
這跟服務業或生產線的固定程序講究效率也不同,
其實是一種資訊的快速輸入&輸出,
尤其是在臺灣這種代工cost down至上的產業習慣下,
媒體業老闆大多也是要你「做越多越好」
你能負擔越重的工作量,就盡量做、繼續做,
我發工作給你,做!
這也是我為什麼能體諒某些媒體報導看起來耍白痴,
因為記者,是一直在重複資訊輸入輸出的工作,
撇開道德不論,囿於這個重口味的社會環境,
自然必須做出高點擊率高討論度的東西,
有時候自己都嗤之以鼻otz
說真的,體會過的人才知道,被這樣壓榨,
要不腦弱,實在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