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見雜誌、30雜誌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人
2001年1月6日,美國經濟學家高希均在台灣聯合報民意論壇上投書評論前總統陳水扁先生
所帶領的執政團隊。表示: 「當政了七個多月的陳總統,至少要肩負起最多的責難。當一
切的榮耀投射給他時,一切的後果自應由他來承擔。把今天的經濟衰退歸咎於國際因素與
非經濟因素,只能反映出他的辯才。」而在2009年2月24日,時為現任總統馬英九先生上
任後七個月,面對國內批評政府浪潮,高希均教授在同樣的民意論壇表示:「前總統陳水
扁留下的後遺症(從不適任的人事到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及規定)無法立即清除。」「面對
全球經濟衰退,沒有一個國家有特效藥。」
2013年6月29日,民主基金會邀請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在台灣大學舉辦一場談台灣民主轉
型的演講。高希均教授表示:「如果李登輝先生被認為是民主先生的話,請容許我說,郝
柏村先生應當是民主政治的守護者!因為他只有在那個情況,一個如果有任何發生阻礙民
主運動的話,那就是他那個時候,在那個職位,可是他當然沒有,那麼的有分寸!」「郝
院長是解嚴的大功臣......豎立了內閣總辭的典範。」「沒有讓槍桿子出政權」「沒有郝
院長沒有今天的民主。」「民主轉型初期是很亂的,郝院長努力維持治安,讓台灣沒有發
生叛變。」
但是1990年代的郝柏村當年手腕強硬,首先是主張「嚴辦環保工運農運三類社運流氓」
(1990.08),再來是「台灣的前途不能由台灣人民決定,應該連大陸地區的人一起決定」
(1991.06)「反對總統直選」(1992.03) 且郝院長任內指示調查局幹員直接進入清大校園
抓人,違反軍警不入校園跟大學自治原則。
2013年10月8日,高希均指出台灣年青人找不到工作不應該將矛頭指向政府。「工作要自
己找。」「什麼時候開始,政府欠你一個工作?」「台灣不具競爭力是因為不夠開放。
2014年6月3日,高希均指出台灣年輕人22K只能:「怪自己。」
2014年6月27日,高希均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拜訪台灣高
雄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的場合中,明確表達期望中國大陸與台灣簽訂政治協議的個人立
場。高希均表示:「兩岸領導人的會面,為什麼不選在佛光山?他希望,未來650天內可
以看見大陸領導人可以到寶島台灣,並在佛陀紀念館內兩岸共同簽訂《兩岸和平協定》」